正文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拯救人类的哲学 作者:(日)稻盛和夫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但是我想,道德心的根源不必从那种特殊的情况中去寻求,道德心的根源就是“利他之心”,“利他之心”的根源就是疼爱孩子的母亲的心。

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动物的纪实性节目,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常常不顾自己的生命会遭到危险。特别是母亲具有一种本能,不管什么情况,都要保护孩子,将孩子养育长大。在黑猩猩的世界里,孩子的母亲死了,必有代替母亲抚养孩子的“阿姨”出现。相反孩子死了,母亲就一直背着它,到腐烂得只剩皮骨时仍不放下。看到这种情景,就会觉得“利他之心”不仅人类有,连动物也具备。

拿鲑鱼来说,离开自己出生成长的河川,经过漫长的旅行,最后还是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那儿产卵,留下子孙后代而死去。看那鲑鱼的表情,就会感觉到,它是带着完成任务后的满足的心情死亡的。可见,在动物的身上也隐藏着“利他”的本能,靠着这种本能它们才能延续生存至今。

“利他之心是多么重要!”穿插这些趣闻讲给孩子们听,我想他们是会理解的。

欲望的膨胀使人

忘记了“利他之心”

稻盛

动物具有舍命救儿的本能,但如今在人类的世界里,父母虐待或杀死孩子的事件却在不断发生。我想原因大概在于,人类比其他动物具备更高的知性和理性,因而把动物原有的本能给忘了。这样看来,动物依靠本能就能明白的事情,人类反过来,倒要用知性和理性加以教育才行。

比如,在现在年轻的母亲当中,有的人生下孩子后不知道怎么抚养,而动物在产后的瞬间,从本能上就懂得如何养育孩子。从前的女性,从母亲、祖母那儿学到养儿育女的方法。一个人育儿有困难,现在又盛行小家族化,所以现代的母亲,有必要通过增加知性和理性来学习和唤起已被忘却的本能。

而另一方面,“欲望”这种本能,人类却没有忘记,并且人类的这一本能,比起动物来,程度上不知要强多少倍,同时人类还会用知性和理性进一步煽动这种本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