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拯救人类的哲学 作者:(日)稻盛和夫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了。这样的作品被称为纯文学,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

但是,纯文学在一般民众中并没有广泛渗透。大多数日本人喜欢读的、流传较广的是山本周五郎(1903—1967) 和藤泽周平(1927—1997) 的作品,是所谓大众文学。这些作品不遵从立身出世、赚钱发财的价值观,而是描写市井中专注于一艺、一技、一道的人物。原本纯文学就应该描写这样的人物,但纯文学却只描写所谓的“真”。

纯文学的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道德高尚的人,谷崎润一郎(1886—1965) 年过七十还偷窥儿媳的裸身(《疯癫老人日记》) ;川端康成(1899—1972) 的小说中,也有描绘老人贪婪地抚摸熟睡美女胴体的情节(《熟睡的美女》)。可以说这是优秀的小说,但川端如果没有实际体验肯定写不出那样的细节,这类小说在“美”这一点上也许是高水平的,但有无道德价值则成了疑问。

评论家为何推崇丑恶的作品?

稻盛

确实,江户时代的文学和戏剧作品都是劝善惩恶,一开始就晓得“善和恶斗,善得胜”。这样的故事自古以来层出不穷,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恶”总是横行,而“善”相对较弱,为了让民众理解“善”的重要性,文学和戏剧要反复描写和上演劝善惩恶的故事。

但尽是这些单调的作品就缺乏兴味,于是就出现了纯文学,能够描写出人的丑恶面的作品被知识界评价为好作品,而写出这种作品的作家被吹捧为大作家。

在稻盛财团设立的“京都奖”的奖励对象中,除“尖端技术部门”、“基础科学部门”外,还加上第三领域“思想艺术部门”,其中艺术包括了电影、戏剧、音乐等等方面。在艺术领域里,尽情描绘人的丑恶的部分作品和作家,有的也受到了评委的好评。

我在“京都奖”中设置了“思想艺术部门”,我认为要让人们获得幸福,光有尖端技术和基础科学还不够,还需要对陶冶人的精神有益的东西,并按照这个宗旨来表彰艺术家。但是在评委先生们高度评价的作品中,有一些在我看来,尽是不堪入目的丑陋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