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3)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尔·威特(Karl Witte)著


"难道孩子的前途不重要吗?"格拉彼茨牧师问道。

"孩子的前途当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你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相反,它只会使孩子既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也不会学到他所必需的一切知识。要知道,任何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毁了孩子。"我肯定地说。

许多知名人士在成年后都说过,他们年幼时曾受到父母的极度催逼,结果留下终生的创伤。 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父亲在他少儿时期就无情地催逼穆勒,不允许他有假日,唯恐打破他天天刻苦学习的习惯,也不给他丝毫的自由,事无巨细都对他严加管束,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穆勒在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终生都感到有心理障碍。在自传里,他痛心疾首地回忆了受父亲压制的情景:

一有错误就得立即纠正。开始讨论时,父亲往往采用轻松愉快的交谈式口吻,一旦出现数学错误,这种口吻便会戛然而止。继而这位和蔼可亲的慈父就一下子变成了血腥的复仇者。

卡尔·冯·路德维希也是一个著名而悲惨的例子。卡尔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过早地功成名就,他半途而废了。卡尔的父亲亲自教儿子高等数学,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他反对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他来说无足轻重。卡尔8岁时父亲就让他上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9岁时他就在学习微积分并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跳级,仅用3年时间就修完大学课程,11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大学的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

然而,开始的辉煌瞬间转为暗淡。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全然失去兴趣,随即转入法律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最后他从事办事员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

我所知的这两个实例说明,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实施了错误的教育法,不要说禀赋一般的孩子了,就是拥有高超禀赋的孩子也会被扼杀掉。

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格拉彼茨牧师劝我用严厉甚至牺牲幸福生活的方式来迫使孩子成才,这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极端就是听任孩子自然发展,几乎放弃做任何事情的努力。

我认为培养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不幸的父亲来说,因为我面对的是唯一一个天赋并不高甚至还低于正常人的孩子。

我妻子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天主教女人曾这样劝我:"威特,既然小卡尔天生不那么聪明,你也就用不着为此而烦心。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吧。千万不要因为曾在别人面前夸口就因此困扰。其实那些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家庭幸福就足够了。"

我知道她是一番好心,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够如此理解我并对我予以同情和安慰。对此,我感激不已。

然而,对于小卡尔的教育,我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悲观。虽然小卡尔的智力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对他的将来,我始终充满信心。

因为我相信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足以克服那些所谓的天赋不足,我坚持合理的教育能够改变一切。

我曾告诉我的朋友们,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