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7)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尔·威特(Karl Witte)著


就像古谚说的那样:"从你小时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后的样子。"孩子到3岁时,就已形成了长大之后一些基本性格的质素。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所有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质素的影响。所以,3岁之前的这段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给3岁以前的记忆时期"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总的来说,生下一个健壮的孩子,这只是父母亲走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事情更琐碎,责任更重大。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专家导读

老卡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虽然明白小卡尔在天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仍然坚信可以通过后天教育的方式,使他的智力超越同龄人的水平。老卡尔的识见的确高人一筹,他完整地掌握了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年轻的父母都能具备老卡尔的这种眼光和信心,就会比较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

先天的禀赋固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后天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先天的禀赋是一定的,个人在知识、才能、性格甚至道德品质诸多方面的表现都是在后天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塑造和被塑造的过程,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尚处于知识技能获得的阶段,本身还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最强。所以,老卡尔并没有因为小卡尔生下来并不是那么聪明过人,就放弃对他的培养。实践证明了老卡尔的坚持是正确的。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告诉大家,在他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从幼儿园学到的。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时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等。我们不得不感慨:人生发展固然要靠不懈的努力,但是,习惯早在学习之初就养成了。正是依赖于儿童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长大之后才会有所成就。

早期教育在全球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些先天发育正常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都可能被培养成天才。现在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在胎儿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最近几十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已经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而且相当善于模仿。如果从婴儿具有求知欲的时候开始,能够用适当的方法引导,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大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隐藏着人性的秘密,早期的毫厘之差会导致日后生活的重大偏离,成人的幸福是与他在儿童期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的。"天赋优越只提供了发展的基础,而那些卓越有成就的人,大多数受益于儿童期良好的早期教育。

比如动作练习,3岁之前对孩子进行训练是相当有效的。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时期的小孩很善于模仿,他们可以一再地重复一个动作,没有失败的意识,更谈不上害怕被人嘲笑了。

早期教育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一个人后一阶段的智力源于前一个阶段,年龄越大智力越固定,早期跟不上,其损失是任何时期无法补救的。从小在狼窝里长大的"狼孩",回到人间后任凭怎样苦心教育,终究不能恢复人的本性,道理就在于此。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把一个人17岁达到的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4岁就已经达到50%,4~8岁再获得30%,8~17岁又获得2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