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节: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5)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尔·威特(Karl Witte)著


实际上,据我所知,那几个年轻人根本不是什么绅士,也不是什么有教养的人。只不过是几个成天在集市上厮混的游手好闲者罢了。

一般来说,大多数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含糊地向孩子解释一下,就是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便带孩子离开。

可是,我觉得有必要让卡尔对这几个年轻人有所了解。当然,了解他们本身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我的意图是想借此让卡尔对身边的人和事有较清醒的认识。

我对卡尔说:"这样吧,咱们现在就跟着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的绅士。"

说完,我给卡尔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表现出我们在跟踪他们的样子。

没多久,那几个"漂亮的绅士"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们一边走一边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些摆在货摊上的东西,有时是一只苹果,有时是盒肥皂。

见到他们的举动后,卡尔小声地对我说:"爸爸,他们在偷东西。"

我笑着对卡尔说:"现在,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了吧?"

卡尔不解地问:"看上去他们都是有钱人,为什么还要做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呢?"

我说:"这就是我时常要求你学会清醒地认识别人的原因。你要记住,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你一定要用脑子去判断你所见到的一切事物。"

卡尔显得有些难受地摇了摇头:"人为什么这么复杂呢?"

我知道,让孩子了解世事的真相有时确实很残酷,但尽管如此,这样做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对孩子的将来有好处。

专 家 导 读

社会很复杂。一个成熟的社会成员,应能透过纷繁杂乱的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比学习各种知识更重要也更困难。我们应当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现在的孩子,将来肯定要独自走上社会,而社会要比儿童时期由家庭、学校以及伙伴所构成的交往圈复杂得多。"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如果儿童时期没有抓住机会受到这样的训练,长大之后,如何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与他人交往呢?"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所以,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和与他人的交流,个体的社会化便难以完成。没有交往,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人际交往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认为:人际交往智能的核心是留意他人差别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父母需要从孩子出生后就加强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避免他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显得过于幼稚。

人际交往中,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家长,在实际生活中也应增强孩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比如,教会孩子分辨好人,向孩子说明这个社会除了真善美,本来就还有假丑恶存在,有时候越是坏人,越会摆出一副友好的态度,使你上当受骗等等;应教会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情况,比如熟记一些必要的号码,或者训练孩子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取舍,并详细地分析为何如此;在日常生活里不妨多多进行"情景教育",比如报纸报导一群小学生去扑救森林大火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告诉孩子,这种做法不应提倡,并说明原因。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可以让他们知道真善美与假丑恶是并存的,而在具体的分析引导中,也要努力唤醒他们的理性,启迪他们的判断力。

培养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判断力,基本的原则是: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到的或者看到的那么简单。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判断一个人是困难的,不是因为看错了,而是因为了解得还不够,有效的信息没有收集完整,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我们要让孩子举一反三,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加以总结,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谨慎而不妄下结论。提高孩子对类似事情的判断力的方法,正是在于循循善诱,多接触不同的事情,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