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你的职场生涯存有执著的毅力

像李开复一样不可替代 作者:童媛媛


 

毅力是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不怕挫折、愈战愈勇的精神。

——李开复

你可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出于谁之手?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在镇政府的门卫岗位上工作了60 多年。他选择了费时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么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借着镜片,他发现了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他。创造这个奇迹的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 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歌德60 年的坚持不懈,最终创作出了宏篇巨作《浮士德》; 贝多芬失聪后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创作出了伟大的《命运交响曲》。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始终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为信念,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毫不退缩,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未放弃,最终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李开复讲过,有一次,有两个人到他的部门申请同一份工作。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华。但是,第一个人在做他自己不喜欢做的琐碎事情时,常会犯些小错误。例如,写演讲稿时,总会拼错一些单词。至于第二个人,有一次答应做一件十分琐碎、要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结果,在3 个月里,他不厌其烦地核对、整合、确认了大量数据,把这份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最后,这份工作当然非他莫属。

对于此事,李开复认为,很多人在失败过一次、在付出很多努力却看不到进步时,会开始怀疑努力和成功的关系,开始麻木和放弃自己。然而成功就藏在下一个拐角,如果不靠着毅力走过去,你永远也看不到它。真正的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机遇又往往是自己创造的。很多失败者并不是找不到自己的兴趣,而是担负不起责任,缺乏毅力去坚持。

李开复一直坚信人都是有惰性的,但同时他也坚信人能战胜这种惰性,他说,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往往因为内在的惰性而坚持不下去了。要摆脱这种惰性需要循序渐进,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他常常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随身携带,每每拿出来看就感觉很有斗志。他就是这样执著地利用梦想的刺激来使自己进步。

职场励志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主人公杜拉拉也是凭着一份坚持、凭着一份执著而获得成功的。杜拉拉从行政助理——行政主管——人事行政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时间并不漫长,两年不到,但每一次的升职过程都不是那么顺利。杜拉拉对于工作是执着、认真、努力的,上司玫瑰担心杜拉拉的威信胜过了自己,影响自己后面的职场发展,不批她的行政主管职务,反而劝她离职。杜拉拉执著地留在了DB,惨遭上司报复,由于她的正直善良,装修公司的经理主动出面为她作证,帮她一起渡过难关。

升行政主管,也费尽周折,李斯特诸多托辞,她锲而不舍,升职成功。升人事行政经理,由于找李斯特多次谈话无望,碰巧和高层何好德越级谈论了此事,升职成功。升人力资源总监,李斯特临近退休,她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让她成为不二人选。

如果说很多人的成功是源于他们的执著与坚韧,那么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获得成功。因为坚韧不拔、恒心毅力是一种心智状态,可以通过培养与训练获得。恒心、毅力和所有的心态一样,奠基于确切目标。怎样让自己能够有毅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下是几个不错的方式。

坚定目标。知道自己所求为何物,这是第一步,而且也是培养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

渴望。追求强烈渴望的目标,相形之下是比较容易有恒心毅力,并坚持到底的。

自立自强。相信自己有能力执行计划,可以鼓舞一个人坚持计划不放弃(自立自强可以根据自我暗示那一原则培养出来)。

正确的知识。知道自己的计划是有经验或以观察为根据的,可以鼓励人坚定不移;不知情而光是猜想,则易摧毁恒心毅力。

合作。和他人和谐互助、彼此了解、声息相通,容易助长恒心毅力。

意志力。集中心思,拟构确切目标,可以带给人恒心毅力。

习惯。恒心毅力是习惯的直接产物。人们会吸取滋长心智的日常经验,并且化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可以通过强迫自己采取行动的方法,来对抗最大的敌人——恐惧。每个在作战中积极行动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人们常说坚持与毅力是成功的阶梯,有成就的人都有着坚强的毅力。

从心理学上说,毅力属于意志的范畴,是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毅力也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

一些人空耗岁月,谈论、幻想、描写着成功,然而很少成功,因为缺乏毅力。在一个人成才的因素中,无论天赋、能力还是教育,都比不上毅力,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毅力。要想办成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你认为办得到,你就会成功。毅力加决心,无往而不胜。

找到你的兴趣,因为它是激情之母

如果一件事情你有兴趣,你就会整天在想,吃饭、洗澡、睡觉、都会想,你就会觉得那是天赋,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就要多尝试。

——李开复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于1959 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李开复认为,兴趣有的时候就是天赋,天赋往往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要发现自己的天赋,你必须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在尝试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反思自己能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