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练好内功,不惧国际化(2)

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作者:张力升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有关工作,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将两家试点银行改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表示:“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基本完成,金融体系原来支持国企改革的使命完成了,需要寻求和确定自己的改革目标。政府决定启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动用宝贵的外汇储备于2003年12月为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为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亿美元,2005年4月为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然后相继将这三家中国最大的银行的部分股权低价卖给外国投资者,经外商改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事情在开始时并不顺利。由于对国有银行的前景不甚乐观,一些国内知名企业拒绝了1元1股的初始投资资格,境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不高。经过多方艰苦工作,终于在上市前引进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为战略投资者。

2006年,四家国有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迅速剥离了不良资产,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合计达人民币4311亿元,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同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至少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国投资者,几乎每家银行出售的股权比例都接近20%。

从交通银行到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再到工商银行,2005年6月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掀起一场银行融资的狂飙。交通银行资产规模最小,又是国有银行中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试水者的角色自然落到它的身上。交行亿美元、建行亿美元、中行112亿美元,筹资规模不断刷新,而工行有望以200亿美元的融资额,创全球有史以来IPO最大规模。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倍。有人认为,加上其他商业银行的上市,外国投资者因此轻取5000亿元的天文数字巨利。

让外汇储备为国有银行救急、洋人廉价入股两件事激起社会一片质疑之声。为国有银行救急相当于政府在投放基础货币之后再投放一次,于法于理均有不合。外资入股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从被入股的银行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太便宜了。仅工商银行就在国内拥有万个网点,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的资产。入股将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共享影响力的机会,让它们可以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在中国,由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管制,银行特许权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国有商业银行因国家提供巨额财力进行资产重组而大幅度提升了股权价值,在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却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计算。

执行者也有他们的理由。在银行改革唯一的注资、上市路径中,清除不良贷款成为解开一切麻烦的关键。坏帐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要让国有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谈何容易?很多事情并不是银行自己搞坏的,多年的政策性贷款才是主因,因此由政府一次性买单成为首选。四大行的的引资原则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提供先进技术、回避竞争、出价要明显高于净资产,仅就这点而言达到了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