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练好内功,不惧国际化(3)

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作者:张力升


国有银行希冀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全面提升银行管理水平的愿望,今天看来并不现实。通过双方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用卡、个人银行业务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国内银行的确学到了一点知识,但从整体实施效果来看双方都对彼此的表现感到失望。由于不熟悉中国国情,外资顾问们无法帮助中国同行解决实际难题,外资机构也对难以影响银行业务感到失望。

严格来讲,与其说四大国有银行是商业银行还不如说是政府的行政机构。银行不是政府机关,仍旧以组织身份来确定对人才在重要岗位的使用,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一件事情。在海外上市的建行和交行的原行长会因为中央的一纸调令各赴新任,在国际投资者中弄得沸沸扬扬,按他们的理解董事长的变动不应该是这种程序。

改革给四大行的确带来了变化,尤其是绩效考核的压力十分明显了。现在每个员工头上的业务量都比较大,每个人都得想方设法完成考核指标,否则收入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年轻大学生的进入,员工素质迅速提高,而整体的知识化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为吸收存款,各家银行不惜重金布网点、投巨资、增人员,使出浑身解数。中国银行业始终没有放弃大力吸收存款这条铁律,并采取各种措施,才使得在金融风暴来临后拥有足够的弹药。

收购永隆,国际化的练兵场

招商银行总部设在深圳,但在与深圳仅一箭之隔的香港却只有一间分行。2002年8月28日,招商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这是大陆上市银行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分支机构,标志着招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2006年,招商银行以266倍的公开招股认购倍数,开创内地银行股在香港上市的新纪录。

一般来讲,内地银行国际化无非两种路径,一是设立海外分行,二是收购当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设立分行虽然稳健,但见效很慢。在香港上市的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六家中资银行中,招行的香港业务起步最晚,也最弱。2007年底招行在香港开设了分行,只有一个网点、72名雇员和195亿元资产,这同该行在国内的570个网点形成了悬殊对比。由于网点、渠道及人才的限制,仅开展“两地一卡通”等零售业务和一些公司业务。

永隆银行是香港的一家小银行,截至2007年底名列香港第四大本地独立银行,在香港银行业中排名第十,拥有总资产930亿港元、总贷款419亿港元以及总存款705亿港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以及%。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2008年5月,马蔚华执掌的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收购永隆银行的股份,创下了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一次收购。此举进一步加强了招行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力,加速推进了其在港的业务布局。

永隆银行竞购战始于当年3月初。此次收购可谓一波三折,在第一轮报价中,招商银行因出价低而被淘汰。在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所有者伍氏家族取得直接联系后,伍氏家族直接把招行重新拉回竞标团。在第二轮招行却以比第一轮低的出价战胜对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澳新银行。“诚意”被认为是招商银行胜出的重要原因,招商银行承诺保留永隆银行传承75年的品牌,并且不会在交易完成后的18个月内解雇现有管理层员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