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要发挥良好的作用,诀窍在于,主管能不能看出此举造成的心理冲击。实验室的动物实验显示,持续电击一头被囚禁的狗,最后电费账单会高得让你生狗的气。企业把相同的医学理论应用在裁员上。第一波裁员,通常只修理那些本来就不讨人喜欢的人,这很简单。但几番精简过后,主管开始真正厌恶留下来的员工,变得冷漠,甚至可以一边哼歌,一边开除自己的亲戚。这下子公司才开始真正省到钱。
我亲身经历的裁员
我在银行工作期间,曾经奉命到好几个我完全不能胜任的岗位上工作。好在这些工作都不影响公司的股票行情,所以我个人能力的欠缺并未对当时当地的经济造成损害。
有一段时间,我负责批准“专业贷款”(借钱给那些医生用于开设诊所),其实我从来没有借贷的经验,也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程。经验丰富的贷款人员,奉命把他们的贷款建议书交由我所属的部门批准。每笔贷款都由我们小组的五名工作人员共同审核(以免有人遗漏什么细节),然后再交给老板做“真正”的批准。
虽然我没有得到正式的训练,但我从这份工作中学到了很多:
■ 医生是很差劲的顾客,因为他们可以给自己开处方。
■ 据我的前任老板说,有些顾客会在税单上动 手脚,所以还款能力特佳。(后来我才知道这观点以偏概全不公平。)
■ 如果你的同事每天都把咖啡杯拿到男厕所去洗,你可以告诉人家他是为了坐在马桶上喝咖啡才进去的。
开始时,裁员没有造成损害。我们从五个没有附加价值的人变成四个、三个,最后只剩我一个。我告诉我认识的每一个人,我在做“五人份的工作”。没有人同情我,因为每个人都在做“五人份的工作”,如果听来能相信的话。
最后我也离开了那份工作。过去十三年来,这份五人份工作已经没有人做了,当然抱怨也从此没了。这足以证明裁员是个有前途的选择。
自主裁员
悲观者说,率先逃离一个走下坡路的公司的人们,都是聪明人,他们拿了差遣费,立刻在别处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劣等员工们继续留在公司里干活儿且效率低下。不过他们可以要么靠延长工作时间、要么靠增加人均工作量来做出弥补。悲观者要我们相信这是坏事。
我属于挨过了早期裁员风波的一个幸运儿, 所以我知道悲观者的看法不正确。跟他们消极的小“推理”正好相反,裁员后,我非但没有提高我低品质工作的产能,反而调到企划部门,根本不事生产了。
聪明人都跑光了以后,公司主管发现,必须把裁员说成是积极的发展,才能保持员工士气高昂。他们发明了一些听来顺耳但骨子里完全相同的字句来达到目的:
“你被开除了。”(一九八年版)
“你被差遣了。”(一九八五年版)
“你被精简了。”(一九九年版)
“你被优化了。”(一九九二年版)
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说“你被和谐了”? 如果您愿意贡献二十一世纪的“裁员用语”新版本,请发邮件至以下邮箱:dilbert.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