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内容也包括心理认知的运作。思考是万分复杂之事,我们无法在此作系统化探讨。不仅如此,在讨论日常生活时,我们还不得不加以简化。
通常只要一提到人类的思考,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和智力分不开,并且多半对思考的个别差异感兴趣,例如“我的智商有多少”或“他是数学天才”等。但智力涉及各种心智运作的过程,如个人心算的能力,或对文字资讯的感受度。但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却表示,智力的概念也可延伸到辨识及使用肌肤感觉、声音、感受与视觉形状等各式信息。有些儿童天生具有超乎常人的音感,比其他人更善于辨别音色与音调,长大后也比同辈更容易学会辨识曲调、编写和音。同理,幼年时的若干优点,日后也可能发展成超凡卓绝的视觉、体育或数理能力。
要使先天的才能转变成充分发展的智力,你就必须学会控制注意力。唯有不断投注精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音乐家,具有数学禀赋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达到专业人士的心智运作水准,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去吸收知识与技能。莫扎特固然是神童与天才,但要不是父亲在他一脱离襁褓后,立刻逼他练习琴艺,恐怕这份才气也难以开花结果,取得日后的成就。学会集中注意力,我们方能掌控自己的精神能量,进一步投入各种思考活动。
所谓思考,乃是精神能量汇整的过程。情绪会借助喜恶,动员全身,以集中注意力,而目标靠的是想象内心期待的结果,思想则会透过相互关联且一连串有意义的意象,来控制注意力。
举例来说,因果关联是人类最基本的心智运作之一,这一能力可以由婴儿明白伸手即可摇动床边铃铛得知。思考能力的发展,即是以这种简单的因果推断为基础。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因果的推断步骤日益抽象,远离具象的实体。例如,电工、作曲家及股票经纪人得同时思考脑中无数符号间的可能关联,例如瓦数与欧姆数、音符与节拍、股票的买价与卖价等。
情绪、意图及思想显然不是意识中的独立经验,三者始终相互关联、交互影响。例如:某青年爱上一名女子,体验到各种由爱衍生的情绪,为赢得她的芳心,他开始思索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他想借由时髦的新车引起女子的注意,在他原本单纯的追求目标中,此时又衍生一项赚钱买车的目标。然而,工作时数的增加,影响到他的追求计划,令他产生负面情绪,连带又衍生新的念头,他的目标便不断随着情绪变化。人的经验就是如此,同时包含许多类似的成分。
要想提升心智运作的层次,你必须学会集中注意力;若无法全神贯注,意识便会陷入混乱。在正常情况下,心灵若处于资讯错乱的状态,念头会一个个冒出来,全无逻辑上的因果关联。除非学会集中注意力,肯下功夫,你的思绪才能井然成序,汇整出结论。即使是做白日梦(即将愉悦的想象情景加以整合,在心中创造出一出动画),也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过,显然许多儿童从未学会做白日梦的能耐。
在背离动机与情绪的情况下,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厌恶数学的学生,若要他花时间定神细读微积分,恐怕十分困难。除非动机格外强烈(例如决心通过考试),否则不易做到。一般说来,心里越挣扎,越难集中注意力。但如果热衷此事,动机又充足,就算万般棘手,你也能轻而易举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