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只一会儿就交上来了,我很认真地拿起第一篇“文章”,开始念: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孩子哈哈大笑,因为他们从小听惯了爸爸妈妈读故事,没有听过这样的读——圈圈圈……

孩子问:老师,他写的什么呀?我说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咱们中国字,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这个字多一笔少一笔念法就不同,画成圈我们便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我是把“文字”“认字”“表达”这样的观念输送给了孩子。

有些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大都是逼着孩子认字、计算、背唐诗,孩子早都逼得不耐烦了,几乎全对认字这样的事情不感兴趣。而我呢,采取相反的方式,制造他们对于认字的渴求。我要他们知道“圈圈”跟字是有差别的,让他们产生用字代替“圈”的需求——认字的需求。

我说:中国字是由一些不同的笔画组成的,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几个字组合到一起就是个词。比如“蜡”这个字,要是光说蜡,我们就会想到蜡烛;但当它跟“笔”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蜡笔”。“小”给我们的联想是一丁点儿,不大,“新”使我们想到一个崭新崭新的东西是不是?四个字单独理解就是四个意思,但是放到一起,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反应过来了,齐声喊:蜡——笔——小——新!我说:但是,这位同学写的这篇文章上面没有字,只有圈,他说的什么意思呢?我们不知道。

我边说边往下翻,翻了一张正好上面有字。我说哟,这张上面有字,老师给你们念吧: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孩子们一听,笑得前仰后合。我说谁是作者,能不能解释一下。站起来一个小娃娃,说老师,我写的是“爷爷来了大吃一惊”。孩子们笑得更厉害了。

这个时候我问:谁会写“爷爷”的“爷”?

有一个上来,写了一个字,我说这是“也是”的“也”,孩子们嗷的一声。又上来一个,写了,我说这是“树叶”的“叶”,又嗷的一声。

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也”与“叶”认识了。

这时,孩子们有些等不及了,喊:老师,“爷爷”的“爷”到底怎么写呀?

我拿起粉笔,边说边写:爷爷嘛,老了,眉毛很浓,还有两撇长长的胡子交叉在胸前,腿上插着一把刀,去山上砍柴。孩子哈哈大笑,说:就这么简单?太简单了!我说别看简单,你们肯定记不住。他们说哼,小菜一碟。我把黑板擦放在字的旁边,说:那我擦了?其实是给他们一个再记一下的机会。当他们说“擦吧”的时候,我真的擦掉了那个字。

我让他们把“爷”字写在自己的纸上,歪歪扭扭全都写出来了。我哇的一声,说我输了。孩子高兴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