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背后的军团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指出,这是因为大多数家长把教育理解成了“多学东西”,“多学实惠的东西”,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多种技能。英国人讲培养一个绅士要经历三代,指的就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人也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要是真的这样认为,就不会有那样多备受折磨的孩子了,人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稀少。

比如像数学、物理、化学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国的孩子要比其他国家的孩子强得多,有的先进国家孩子的成绩在全世界排在三十几位,咱们的孩子的成绩经常占到前列。可是拿过奖之后,这些孩子大多没在他们拿奖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甚至有的一辈子都不愿意再接触那个拿奖的领域。有一个在中国做了十几年的外国老师说:他们国家的父母一般不喜欢为了去拿奖让孩子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不会那样听父母的话。有些国家的孩子尽管知识积累得不如我们的孩子多,但他们身心健康,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一则故事讲,在国内念到四年级的一个小学生,爸爸妈妈都在美国,由于学习的压力使孩子养成了啃手指头的毛病,10个手指头盖啃得发灰发白,参差不齐。在学习上爷爷奶奶担心他跟不上,经常会跟他发生冲突,使得孩子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造成孩子消化不良,经常放屁。啃手指头和放屁的问题又重新给孩子带来了灾难,老师经常以为他故意捣乱。在课堂上批评他,或下课后叫到办公室,长篇大论地进行教育。爷爷奶奶看这孩子这样生活实在心疼,就请求孩子的爸爸妈妈把孩子带到美国去。一到那里发现他与所有从国内去的孩子一样,他的功课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孩子,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佩服。一堂语文课先是分开小组去讨论课文,再去阅读老师指定的与这篇课文能形成比较的其他文学作品,然后再将课本上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分小组去演出。这样的课堂对于要老老实实坐在桌子后只听老师口若悬河的课堂能让孩子觉得幸福得多。而且在课堂上,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是只回答他们会的,他们不会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答。这些想法尽管与老师的想法完全不同,却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有一天,班里在演戏时,男孩那戴在手上的手套被摘掉了,老师看到了男孩被啃得不像样的手指,立刻非常严肃地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询问家里人的情绪状况,并在当天就给孩子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要求家访。我们看到美国老师所关注的内容与我们中国老师所关注的内容完全不同。我们大多数老师是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会有这样的表现,而孩子这些细节性的情况老师却无心去注意,更不会这样兴师动众。从这件事情里我们看到两国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后来听说这个孩子偶尔在课堂上憋不住放了几次屁,老师马上跟家长又联系一次,竟然组织了医生包括心理医生等各方面的人一起到孩子家里去,对孩子好一顿安慰。他们背着孩子告诉孩子的父母,孩子这样在公众场合放屁会造成自卑感,一定要找到原因帮孩子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过了不久,孩子的爷爷奶奶在电脑前的可视镜头上,看到男孩子带着灿烂的笑容将两只美丽的手掌伸给爷爷奶奶看。爷爷奶奶长嘘了一口气,他们的孩子回到国内可能考试再也赶不上同龄的伙伴,但是他再也不啃手指头,再也不随便放屁了。这说明他身心健康,这让老人非常欣慰。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首先应该给我们孩子的是什么?我们孩子将要成长为什么样子?他们成为什么样子是不是我们能够把握得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