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大师约会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审美要从欣赏开始。对于小孩子,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了,你要多讲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就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从听有趣的故事开始,再进入画,进入欣赏。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

比如凡·高,这个人最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最感人。我给孩子讲,凡·高这个人,以前不是画画的,是当牧师的。他觉得应该救穷人,就忍饥挨饿,到许许多多穷人家里去布道。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他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将那些人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他想:与其说这样的废话,还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给他们,他就真的把这些东西送给人家了。

没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饿又冷,冻得裹了块床单,睡在一个草堆上面。再后来,他觉得光送东西还不行,要拿出行动,去帮穷人干活。于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条破床单,哆哆嗦嗦地敲开了一个老太太家的门。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为他有神经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声大吼:滚出去!

凡·高特别伤心,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想:我放弃了布道,送他们东西,后来又帮他们干活,但是帮助别人人家让他滚出去,把衣服送给别人只能解救几个人;当他对着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满脸黑灰、只有眼睛忽闪乱转的煤矿工人布道的时候,人家累得听都不要听。这些人依然还是那样贫穷那样苦难,我的作用在哪里呢?

凡·高痛苦万分。本来,他是到这里解救别人的,但是现在他自己的痛苦也没有办法解脱了。为了减轻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画那些累弯了腰的矿工。画着画着,他就对画画上瘾了,见什么画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