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脑中的电影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我们再看前面那个上《小橘灯》的老师,他就没有形象思维,不能设身处地感受情景,因此就无法深入到课文的深层,更不知孩子的心路怎么个走法,只能浮在表面。

一个好老师不能没有形象思维,所有人都应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比如数学,数学不光是计算,而是对空间、法则、逻辑的认识,它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这其中许多都是视觉的形象的,你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就会难以为继。

通俗地说,形象思维就是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并具有连续的性质。比如我要用语言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我的声音能不能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形象?如果形成形象,这些形象能不能以逻辑的方式形成一根链条?这才是形象思维的关键所在。

所以说,大脑里面有没有形象是一回事,能不能用这样的形象进行思维,是另一回事,再将这样的形象描绘到纸上,又是一回事。就算大脑里有了形象,能进行思维,也能将思维的结果画到纸上,但由于每个人在个性、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方式、生活经历方面的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当我给孩子读一篇童话故事的时候,反映在他们大脑里的形象、场景,并不完全是故事里的形象与场景,而是与以前接触过的人、生活经验、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