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18)

关注儿童心理问题: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作者:李跃儿


每天晚上宝宝都是跟着我睡的,目前还在母乳喂养,我们上班的时候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不知道是他的安全感好,还是他已经将最亲的人定位为爷爷奶奶了,这是我最大的顾虑。

答 孩子为了自己的生存会自动切断痛苦源。如果爷爷奶奶会使孩子感觉到非常舒心,孩子就会依恋他们,从而放弃对父母过度的依恋。另外,孩子如果接受了一种模式,如早晨父母离开,晚上父母回来,而他自己在一天里工作得又很投入,父母回来时,孩子正在工作之中,就不会那么急切地要去寻找父母。

看案例中描述的情形,应该是孩子将爷爷奶奶作为了安全依恋的对象,案例中的妈妈不必为此失落,只要还在孩子身边,跟孩子有很好的情感互动,能和孩子一起玩,母子的情感纽带就不会受到损伤,这样孩子还会少受一些分离情绪的影响,对孩子没有坏处,只要孩子还在玩耍,就没有问题。

4-4 一岁的宝宝为什么总离不开爸爸

儿子以前总是和我一起睡,吃个奶就睡着了,晚上从来不找爸爸。近一个星期,宝宝开始找他爸爸,爸爸不陪着就不干,连奶都不吃了。

爸爸这周去北戴河两天,宝宝睡觉前就满屋子哭着要找爸爸,就是不往床上躺。屋里找不到,还指着门要出去找。

宝宝两个月时曾经一个人在医院待了一天一夜,因为当时黄疸被医生认为很严重,要住院,爸爸妈妈想陪床又没有床位,所以把宝宝一个人丢在医院一晚,但第二天下午一有床位妈妈就去陪床了。

宝宝认生也比别的孩子早,大概从100天起过一周就开始认生。由于冬天保姆不肯带宝宝出去玩,所以认生期比较长。自打宝宝七个月外婆接手后就好多了,现在宝宝能接受他喜欢的人抱,并且抱出去主动笑一笑和人打招呼。

宝宝现在白天是外婆看,晚上妈妈陪一起睡。妈妈上班,休息时都陪着宝宝。爸爸由于要上在职研究生所以忙点,但有空也陪宝宝洗澡和玩。全家人和宝宝玩得很好。

宝宝的爷爷奶奶住石家庄,平时不大来。“五一”曾带宝宝去过一次爷爷奶奶家,宝宝当时严重认生,连爸爸都不能抱,一定要妈妈抱,并且说什么都不肯让妈妈坐下,要站着抱。最后妈妈吃饭都是站着吃,一手抱宝宝,一手吃饭。第二天好点,但是不要爷爷奶奶抱,只是肯让妈妈坐下来了。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宝宝分离焦虑期这么严重,宝宝这种行为可以定义为分离焦虑期吗?为什么这么提前?我家宝宝是不是太敏感了?

答 一岁多的孩子,妈妈在身边还这样依恋爸爸,这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案例中没有关于孩子和爸爸平常互动的细致描述,所以无法分析。总之孩子只要这样找爸爸,一定是他内心的需求,爸爸不在,也没有办法,这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要学会认识的一件事,只是成人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自己也跟着焦虑。

关于孩子两个月大时在医院单独呆了一晚的事情,事件本身是让人很不可理解的,如果医院没有床位,可以给父母一把躺椅,在孩子的床边照顾孩子。好在两个月的孩子还没有明显的离开亲人的焦虑表示,所以在那之后,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良表现,应该不会是那一晚上造成了什么问题。

关于回到奶奶家严重焦虑的问题,是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也就是儿童秩序感被破坏造成的恐惧。带孩子去旅游还好一点,如果带孩子回到有众多亲戚的老家,亲戚们为了显示对远在他乡人的关怀,会用对孩子过分的热情来显示对孩子父母的亲情。在任何情况下,六岁之前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不舒适感,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更是这样。 所以,案例中所说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很正常的。成人只要给予安抚,就会减少孩子的焦虑。

也许,爸爸不在时哭着找爸爸,也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在他的秩序系统里,每天固定的时间要有爸爸和妈妈跟他在一起。如果爸爸跟孩子的互动方式比妈妈更能愉悦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喜欢爸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