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心细,在细节上下工夫“笼络”大人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人物”基本等同于老板、老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发现你的长处,也是职场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与“大人物”交往首先一定要胆大,敢于去接触他们,与之平等交往。其次,则须注重细节,“大人物”们往往是注重细节的人,与之结交,必须要在细节上“动之以心,晓之以情”,那么,我们通常需要注重哪些细节呢?以下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几点:
第一,衣着要合适。
有很多的专家都曾经强调过衣着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三色”原理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在此无须赘言。“三色”原理固然很重要,却不一定对你适用,我们要注意的事是衣着要与身份相符。
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求职学生,参加面试时最好以干净朴素的形象出现,以你纯净的学生气息感染考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考官的赏识。
如果你已参加工作多年,在职场上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衣着就要讲究得多。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那就不必讲究名牌和气质。若你穿着价值三倍于薪水的衣服在老板面前出现,他可能就会想你是不是有别的经济来源,既然你过得“很滋润”,那加薪的事就不用考虑了。
衣着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人们总倾向于和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亲近。如果你的老板是个喜欢“黑白灰”的人,那就说明他为人认真严肃,遇事隐忍,不喜轻浮,你就不要穿得花枝招展在他面前晃。做事一定要注重质量和效率,闲暇时也不要在办公室笑闹,不要跟同事发生激烈冲突。如果你的老板着装随意、色彩丰富,那说明他是一个不拘一格、喜欢创新的人。你的衣着就要偏向休闲,同时注意创新、不要拘泥,对待同事要随和。
第二,态度尽量谦恭。
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有张扬的个性,对很多看不惯的事总喜欢张口就说,对自己的才华也总是忍不住要炫耀一番,这其实是很不理智的。
有个搞软件开发的小伙子,在学生阶段就已经为很多公司编写过程序,也小有名气。刚参加工作时,老板一直不让他独立接案子。看着别的同事编写的比自己的差很多的程序都被采用了,而自己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心中大为不满。于是直接将做好的程序交给客户,客户看后大为赞赏。结果,小伙子被炒了鱿鱼,老板为他准备的一个大案子也“花落旁人家”了。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老板有他自己的打算。作为打工者,即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要轻易挑战老板的权威。
老板对某重大事件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不要张口就说,可以先问一下他的看法。如果他告诉你他的计划,你就要认真听取,分析他的主要目的,在不起导向作用的地方提出锦上添花的建议,不要试图提出截然相反的方案。如果老板不告诉你他的计划,那你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尽量做到客观、中庸而不平庸。
第三,始终保持自信。
一位考生在考研面试的时候一直不敢抬头看导师的眼睛,最后老师以该生不够自信为由拒绝了他的报考申请。
老板与你交谈时,如果你能坦然地直视他的眼睛,就会给他留下自信、有底气的印象,便会对你格外关注。回答老板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时间,回答的时候语速要稍慢,对确定无误的事情要答得干脆利落,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不要乱说。
第四,保持合适的距离。
有些人以为与老板保持较近的关系能得到比别人多的好处,更有人怀着与老板成为朋友的期望不断与老板套近乎。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板毕竟是老板。
有个朋友与他的老板是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一进公司老板就为他开了个欢迎会,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对他格外尊敬。但在一次裁员中,他却首先被解雇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每当谈到这件事便愤恨不已。他错在哪儿呢?
这位朋友是个心直口快、知恩图报的人,每次公司聚会都会接二连三地给老板敬酒,还在同事面前大谈老板小时候的糗事。老板在酒桌上不好发作,只能一笑了之,但心里却郁闷得很。加上这位仁兄经常随意出入老板的办公室,完全忽视了老板的隐私问题。工作上有看不惯的事情立马就出来指责,同事们都因为老板的关系不敢与他争执,但心里是不满的。一句话,他让大家都觉得不舒服!于是,大裁员到来的时候,他便默默地卷了“铺盖”回家去了。
与“大人物”交往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下我们要注意的事情也有所不同。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自己努力摸索,寻找最恰当的处事方法,让这些“大人物”成为我们的“贵人”,为我们的“飞黄腾达”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