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疾病与优生(5)

问答式胎教百科 作者:菅波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患有子宫肌瘤。肌瘤可为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其大小悬殊。肌瘤生长的部位可在子宫肌层内(壁间肌瘤),子宫表面(浆膜下肌瘤),或子宫腔内(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及小的壁间肌瘤一般对妊娠和分娩没有影响;肌瘤大、数目多或黏膜下肌瘤,可使子宫体和子宫腔变形,或因输卵管受压而妨碍受孕或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流产、早产或不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如肌瘤较大,胎儿活动受限,容易产生胎位不正;分娩时,肌瘤会妨碍子宫收缩;生长在子宫下段的肌瘤还可能阻塞产道,影响胎宝宝娩出。分娩后,因子宫收缩不良易发生产后出血。妊娠期间,因子宫血液供应丰富,子宫肌肉增生、肥大,子宫肌瘤往往会迅速增大。若肌瘤中心缺血,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称为肌瘤“红色变性”,孕妈妈常感腹痛,伴有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现象。它是肌瘤在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

尽管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会产生上述的各种不良影响,但因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不同,其后果也有很大差异。估计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可施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宝宝后,再酌情处理子宫肌瘤。对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怀孕后的要求是遵照医嘱、定期检查。

什么是子宫畸形

女胎在胚胎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苗勒管)的中下段在正中线处相融合形成子宫及阴道的上段。若一侧副中肾管未发育,将形成单角子宫;一侧发育不良,则形成残角子宫,其宫腔可与另侧子宫相通或不通;双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形成双子宫,双宫颈及双阴道;不同程度的融合不良,会形成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纵隔)或弓形子宫等。

残角子宫妊娠时,由于子宫不能随胎宝宝生长而增大,往往在妊娠3~4个月时发生残角子宫破裂,腹腔内出血,而危及孕妈妈的生命,此时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其他的畸形子宫妊娠,由于宫腔的容积相对较小,或形状特殊而容易发生流产、早产、胎位不正。单角子宫或双子宫由于子宫上只有一条圆韧带附着,两侧牵拉力量不对称,偶可造成妊娠子宫扭转。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胎盘滞留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分娩。

什么是子宫颈癌前病变

子宫颈癌前病变,是指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经病理诊断的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根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即CIN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及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后者含子宫颈原位癌。轻度不典型增生常与湿疣病变并存,大多数可以自然消退。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自然消退的机会要少得多。

子宫颈癌前病变,特别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以发展为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促使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旦确诊为宫颈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一是不要过分紧张;二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癌前病变的治疗与浸润癌相比要简单得多,费用也相对低廉。通过子宫颈锥形切除(酌情做LEEP或冷刀切除),多可解决问题。宫颈锥形切除后的标本,经病理科医生详细检查,若切缘处不再存在病变,且术后复查宫颈抹片细胞学检查正常,则可认为治愈。治愈后可以妊娠及分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