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品质——人生的基石(9)

哈佛的教育智慧 作者:伊里奇


第七节 节俭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优良的传统依然不能丢弃,比如节约这些优良的传统代代传承是必须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节约便士,英镑自来”,这个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因此,节俭素来是任何国家和民族成功的法宝,当然对于个人来说节俭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宴”。

培养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是每个父母的迫切任务。俭朴不仅仅是为了整个社会,更是为了孩子自己。不知道节俭、只知道攀比的孩子很难在将来有所成就。

对每个孩子来说,成长的历程中,最重要的是获取了阅历和自信。获取过程,可以使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也可以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一个享受财富的人和一个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对人生的体验肯定不同──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这些不同。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临终前,他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做“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节俭与勤劳是不可分的,光勤劳不节约或光节约不勤劳都是不可取的。要培养孩子俭朴的好习惯,父母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尝尝“苦”头,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到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会自觉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第二,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孩子才能下意识地将此种精神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第三,让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金钱,只有合理支配金钱,才能养成储蓄习惯,为孩子富有的将来打下基础。第四,教会孩子精打细算,这样才能节省开支,也才能节俭。最后,让孩子学会节约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勤奋,只有这样孩子成人以后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当然,让孩子尝尝“苦”头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俭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许多“以俭养德”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永久财富。要想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就要让他们多尝尝“苦”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财富来之不易,也根本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

据国际儿童机构的统计,世界各国儿童中,以美国儿童干家务活最多,时间也最长,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父母亲从小培养孩子勤劳和节俭的意识和品行。在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中,很重视“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心”等的教育。德国也有让孩子参观工厂的教育,父母们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喜欢同孩子一起到工厂去,了解生产的过程,资源的开发与节约,特别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品德。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工角、木工角等,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讲述节约和保护森林、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