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精神的胚胎(2)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作者:(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现在,新生儿的心理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如今,很多医院已经设立了儿科诊室,专门为儿童治疗疾病。既然新生儿具有心理活动,那就说明这种心理活动在他出生前就开始了。实际上,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婴儿的这种心理活动在胚胎期就开始了。

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相信,所有生命都有一定的心理活动,即使是最低等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力量和特定的心理反应。只要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懂得怎么样维护自己。

婴儿刚生下来时没有明确的意识,他们还不知道出生的痛苦,可是心理研究显示,婴儿的潜意识是对此有所感觉的,他们的大声啼哭,就是对这种痛苦最好的排解。众所周知,当把婴儿放进水盆给他洗澡时,他手上会做“抓”的动作,这就是他内心恐惧的反映。这一现象向我们表明,我们有责任帮助婴儿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

生命来自大自然的赋予,自然界会尽力保护它的孩子吗?它是如何帮助这些新生命的呢?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孩子,同时也为孩子创造了母亲。当婴儿一生下来,母亲就会将孩子抱在胸前,这样能够防止婴儿受到伤害。

出生对儿童的心理生活而言只是一段插曲,可是我们需要对这件事进行独立研究。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生命的进化过程赋予哺乳动物很高的智慧。

现在我们对出生这一阶段做如下解释:动物的生存本能在刚出生时就被唤醒了,动物的学习过程,主要不是环境刺激了它的适应本能,而是生命本能在促进它的发展。

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我们这里说婴儿出生的时刻,是因为这一时刻对孩子的未来有重要的作用。脱离母体使儿童生命的潜能觉醒,这些潜在的力量促使儿童(我们称之为“精神的胚胎”)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出生创伤”问题,而且还要研究伴随出生而来的各种本能行为。婴儿具有一种潜能,这种潜能促使婴儿开始生命行为,帮助他在与环境的相互交流中形成个性,不断成长。

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直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因为婴儿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他不直接接触周围环境,也就是说,虽然已经出生,但还继续着胚胎生命过程。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智慧,所谓人的天性是自由,就是指人的活动不依从本能,而是由自己的精神意志所支配。因此,婴儿出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他的发展都是次要的。

儿童成长有多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人类与动物不同,不是一出生就能够协调运动,初生婴儿必须自己去摸索,完成一个逐渐协调的过程。人类具有学习天赋,通过学习,人类能够掌握各种各样的动作技巧。

我们把儿童的成长分为几部分,主要是因为人类的发展首先是心理的发育,身体器官的发育在心理发育之后,并且由心理所控制。就人的运动技能来说,尽管身体发育是运动的条件,运动需要身体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并不依赖身体的发育,当运动器官发育到一定程度,具备运动能力之后,心理发育还在进行。

心理发育的能力来自运动中所获取的经验,离不开运动器官的使用和技能的发挥。因此,如果一个儿童的运动器官已经长成,却限制他的活动,就会阻碍儿童与运动相关的心理发育。虽然心理发育离不开运动器官的使用,但是它的发育是独立的。每一个发育中的婴儿都具备圆满完成这一发育过程的能力,只是在“精神的胚胎”阶段还无法观察到。

处于“精神胚胎”阶段的婴儿都非常相似。人们常说:“所有婴儿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并且以同一个速度成长发育。”胚胎阶段的生命都大致相同。在胚胎发育初期,人们很难区别两种不同的胚胎,开始看似相同的胚胎细胞,后来却长成了狗、马、猫等完全不同的动物。可以说,人类所有成员都由大致相同的“精神的胚胎”发展而来,不论他是伟大的艺术家、优秀的领袖,还是一个普通人。

当然,人类无法预测心理后期发展的结果,也不能了解胚胎阶段的人。在生命的这个阶段,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帮助生命发育。人类的这个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开始,假如能根据未来的需要给予某种帮助,必定能够大大提高人的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