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宝宝奇妙的身体(1)

耶和迪博士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作者:(英)耶和迪·戈登


宝宝很奇妙。难以想像仅仅9个月的时间,一个小小的细胞竟能孕育出一个小生命。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早在出生以前,宝宝就学会了辨认、交流和主动影响自己生存的环境。大自然成功地为你们铺平了道路,使宝宝能顺利地增强身体和脑力,为成长为社会的一员做好准备。出生以后的最初9个月,是宝宝长得最快、学得最多的一个时期。想知道宝宝在从受孕到能够站立或迈出蹒跚的第一步这短短数月的时间里,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吗?

力量强大的宝宝

几个世代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婴儿的生命是被动的;婴儿在子宫里没有学习的活动,而且由于尚未掌握语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学到的东西很少。婴儿的身体发育被认为是按照已经设定的程序进行。然而基于从实验和密切观察中搜集到的可靠事实,现代研究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宝宝在子宫中学习,在那里为适应外界环境做好准备,在出生以后的每时每刻都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尝试来学习。认知科学的研究,揭示了婴儿倾向于在特定的时期学习特定的东西,并从人们的照看中获得帮助和支持。换句话说,尽管宝宝的生长发育遵循一个可以预知的框架,但是甚至在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就懂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凭借妈妈的帮助到达生命的每个里程碑。在宝宝全身分量最重的部位——大脑里,存储着每个活动和所有感受,由此形成了描绘现实世界的一张地图。毫无疑问,宝宝最伟大的天赋之一便是逗弄和交流的能力——宝宝需要你,因为需要模仿的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宝宝需要感到被爱,需要受到表扬和鼓励。少了这些支持,宝宝在世间的初次亮相就会变得乏味甚至不合时宜,变得程式化而不是充满乐趣。

生长和发育

从一个受精卵逐渐形成婴儿的过程非常不可思议。在子宫中,细胞分裂形成了宝宝的形体,随后宝宝发育形成神经系统,到孕期第8周,重要器官各就各位,宝宝有了肋骨和皮肤,长出眼睛、鼻子、嘴唇和面颊,这些赋予了宝宝面部的特征。随着骨骼日益坚固、皮肤日益结实,大脑日益精确高效,宝宝不断地成长。宝宝动用了在子宫生长时的全部感官,为踏入人生的下一旅程做好准备。

新生儿从身体上看来十分无助,尽管能靠吮吸进食,却不能坐起、站立,哪怕抬头,所以完完全全依赖于你。仅仅9个月之后,体力和灵活度使宝宝能从身体上适应身边的环境。这一变化与宝宝从受孕到分娩的跨越同样惊人,对你来说还会更有意思,因为这回你可以亲眼看着自己的宝贝成长,助以一臂之力,为宝宝所有新增添的本领感到欣喜。

所有的宝宝遵循着相似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但掌握这些运动的年龄取决于基因和环境,不同的宝宝之间可能差异很大。有些宝宝在学习某项运动时可能会比较快,但学习另一项运动时就未必:比如,有的宝宝可能一直不会爬,但在12个月的时候就会走了,而有的宝宝可能在6个月的时候学会爬,但直到16个月才会走。

宝宝通常采取冲刺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在数天之内掌握一项技能——星期一还坐得摇摇晃晃,星期二就坐得稳稳当当了。作为父母,你能使这种学习变得有趣,还能鼓励宝宝积极活动。大自然为你教养子女提供了便利,因为宝宝在奇妙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和你交流,给你信号,使你能随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你难免会把自己的宝贝同其他宝宝相比较(“宝宝会坐了吗?”“宝宝什么时候学会打滚?” “宝宝能握住奶瓶了吗?”),然而尽管好奇和为人父母的骄傲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还是请你不要把宝宝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看得太重。发育较早既不表明宝宝有较高的智商或较好的协调性,也无法证明父母采取了较好的育儿方法。同样,运动技能发育较迟也可能伴随着另一方面技能的较早发育。比如,一些宝宝擅长爬行而另一些宝宝则另有侧重点,比如,擅长语言表达。

不必为宝宝的发育较迟而担忧,除非宝宝已经落后于其他宝宝好几个月了。这种情况下,你要找专业医生帮助查找问题的原因了。在放松神经和对潜在问题保持警惕之间找到平衡点,对每位家长来说都绝非易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

宝宝的听觉

在怀孕15周的时候,宝宝还不到15厘米长,只有100克重,却已经具有了听力。在子宫里,宝宝能听到妈妈的心跳、血液泵出、正在消化的食物和胎盘的活动等发出的低沉而巨大的响声,还能听到妈妈每次讲话时引起的腹腔共鸣。根据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吐字时声带的紧张与松弛,宝宝已经隐约听懂了妈妈的谈话。怀孕第6个月时,宝宝大脑的听觉皮质区已经形成许多通路,能听到一个复杂范围内的音调和响度,已经上完了关于语言的第一课。

怀孕第32周时,宝宝不仅能辨别妈妈的声音,还能辨别经常播放的音乐,每当听到熟悉的音乐,就会做出相似的反应,如踢腿、有节奏的运动或静止不动。宝宝不仅能跟上节奏,还会在曲调中放松自己:在宝宝的大脑中,一系列复杂的联系正在形成,把自己所听到的和自己所做的反应联系起来,了解声音的类型,记住自己的体验,通过这些记忆对将来的事件做出相似的反应。宝宝将听到的一些声音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如果妈妈聆听巴赫的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时会感到放松,或者每当和着华尔兹起舞时会感到兴奋和精力充沛,宝宝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如果妈妈在有人冲着她大喊大叫时感到紧张和害怕时,宝宝也能感觉得到。

没有证据表明在子宫中接受古典音乐熏陶的宝宝一定能长成特别聪明的小孩。然而,在子宫每天嘈杂的声音背景下,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宝宝听清。此外,钢琴与合唱乐曲与人的声音最接近,因而特别具有安抚效果。准妈妈们可能因此而选择多给腹中的宝宝听古典音乐,但对宝宝来说,听什么其实无所谓——宝宝听的内容越广泛,大脑对节奏、音调的了解也越多。怀孕第38周时,宝宝已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流派,还会通过用力踢腿或滚动让妈妈知道自己正在接受特定的刺激。作为妈妈,只有观察宝宝出生后对音乐的反应才能了解宝宝究竟喜不喜欢胎教时播放的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

出生时宝宝的听觉已经发育得很好,但是外界的声音对他(她)来说会显得异常清晰和高亢。他(她)依然能分辨出你的声音,没准还能分辨出爸爸的声音,还有某些曲调,但也可能与模糊的“白色噪声”相安无事。这种“白色噪声”比较缓和,也是他(她)所习惯的。倾听洗衣机急速旋转的呼呼声或没调好频道的收音机微弱的咝咝声不怎么费劲儿,因为他(她)的大脑只需要较少的解码工作(相对于说话的声音,成人同样能比较容易地“关闭”对洗衣机声音的反应)。

子宫内外声音的另一个不同,是外界声音在经过一定距离的运动后会发生变化。宝宝要学习定位声音。首先,他(她)会轻而易举地定位发自身体前面的声音,因为这些声波同时到达他(她)的双耳,而且他(她)还可以借助于视觉,然后会转头寻找来自侧面的声音,最后(5~6个月时)他(她)会懂得如何定位一个发自身后的声音。这项功能与头部的运动控制相协调,两种功能互相促进。

虽然知道声音从何方传来是听觉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警觉危险),一项更为微妙复杂的技能从宝宝在子宫时便开始逐渐发展,出生后更是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宝宝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能告诉他(她)一些关于语言的事情,而宝宝观察你说话时,会把你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同你的语调和吐字联系起来,以便推测你的感受和语义。宝宝能协调地使用耳朵和嘴巴,在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里,宝宝更多地是通过听而不是发音来学习语言,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她)能理解的比能传达的多得多。他(她)由一个新生婴儿向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小娃娃的转变过程将在第54页谈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