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庄子对大自然的观察

禅说庄子(一) 作者:冯学成


我们把这一段翻成通俗的白话就是:天地所发出的气息,它的名字叫风,它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起来,万物的孔窍就要怒吼起来。你难道没有听到过悠长的风声吗?

下面就是对地籁的具体描写。"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

你看那高下盘曲的山势,百围大树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酒瓶,有的像杯子,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池沼,有的像泥坑。而风吹众窍之声呢,有的像激流,有的像飞箭,有的像伐木,有的像吸气,有的像喊叫,有的像哭号,有的像哀叹。风和这些孔窍都是一唱一和的。小风吹就小和,大风吹就大和。疾风停息了,万物又复归于无声。尽管万物无声,你没看到树还在摇动,草还在摇晃吗?

这一段写得很潇洒,铺排得有声有色的。我们读盛唐时期的诗歌,比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等人的诗,也有助于我们来感觉大自然的气息和气象,特别是他们写山居、写自然风光的那一类作品。庄子对大自然的那种深入的感觉,我们要用心灵去领会。

有人问,你去感受这个干什么呢?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认识到个人的渺小,你就能把世间的七情六欲、酒色财气都放在一边。直接让你去感受大自然的景象,这个更本原一些,没有人世间种种复杂关系的烦躁。所以这里,庄子没有具体谈人籁,而是直接描写了地籁的情景。

我们平常看这些不容易看懂,但通过这种文学语言的铺排张扬,就比较清楚,非常生动了。这里庄子举"山林之畏隹",所谓"畏隹",就是指山势崔巍。我们现在看到的荒山秃岭多,在先秦时代,在庄子所处的淮河流域一带,包括我们四川的这些地方,森林是相当茂密的。

那时候我们四川的气候,有点像现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这种感觉。在战国初年,楚国那些地方,南方还有大象,长江以北都还有大象、犀牛这些现代意义上的热带动物。我们看庄子的文笔,他在谈"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我们平常可能很难得去观察这些窍穴,如今只有在大型根雕艺术作品中看得到。但是庄子就观察得很细,"似鼻,似口,似耳",这三个是像人的身体器官的。似枅,像梁上的横木;似圈,像关野兽的栅栏;似臼,像是舂米的器具,这三个像我们使用的器物。"似洼者,似污者",这就是像地面上的坑池。"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我们仔细看这整个的感觉,庄子把自然界不同的音响给大家很生动地做了一番描述。

佛教里面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庄子这里是先把这些自然的相给大家交代一下,然后再回过来,把我们引向更深、更妙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