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品尝自受用三昧的滋味

禅说庄子(三)大宗师 作者:冯学成


那么,什么样的人曾经达到过上面讲的这些境界呢?下边庄子就开始举古人的例子了:"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尧让天子位于狐不偕,狐不偕避开,投河而死,他不愿意担这些虚名。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不受,投河而死。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都不想继承王位当孤竹国的国王,于是逃跑到西周,不食周黍,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箕子为了躲避殷纣王的压迫,故意装疯。纪他、申徒狄,都是商汤时期的贤人。纪他和申徒狄听说商汤要把王位让给务光,结果务光就投河死了,他们两个也就害怕商汤把王位让给他们,于是乎就也都投河死了。这些人,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而不愿意让天下来劳累自己,真是很了不起的。我们现在就不行了,你看提拔一个科长、处长的,就争得打架!那个时候的人,就有这个心胸,不想当天子,为了不当王,宁愿去跳河!那么在庄子看来呢,"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些人都把当皇帝看成是"役人之役",尽管当皇帝可以指挥一切,君临天下,结果呢,也还是干了一个丧失自然、丧失天性的苦差事,是在那儿帮人家受罪呢!

我们看现在一些所谓的高级白领,年薪几十万拿着觉得很舒服,尽管你是在指挥别人,但也累得你死去活来的,为事所累,很不自由。"而不自适其适者也",你要想自己潇洒自在,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所以《庄子》里边,三十三篇,其实后头还是都在谈这个。我们如何使自己在现在的社会之中,能够逍遥自在?首先的一点,我们就不要与社会太过敌对。太敌对了不行,《人间世》里面谈了那么多了,那是不行的!我们只能考虑怎样与社会、人群和谐共处,同时又超然世外。这个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我们经常说要去体会《庄子》的美,这个美不是指它的文章很美,文章写得美的人很多,而是要通过对《庄子》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生命之美,发现自己的精神之美!如果我们只是站在外面看,说啊呀,庄子写得好漂亮啊,庄子写得好舒服啊,按佛家的说法,那就还是在数他人珍宝,自己没得到收益。这是不行的。

我们在体会自己的精神之美、自己的生命之美的时候,能体会到像老佛爷一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多美啊!我们体会到自己的美,"自受用"就有了,你就尝到"自受用三昧"的滋味了。通过对《庄子》的学习,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要达到"自受用",要享受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精神!

孤鹤闲云与利乐有情

我们现在称一个人为宗师,那好了得啊!如果称一个人为大宗师,那就更不得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大宗师呢?在庄子这里,就是以道为师的人;严格说起来,其实就是庄子笔下的真人。那么,真人又究竟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呢?在前面的段落中,庄子已经从四个方面对真人进行了一些描绘。

我们经常说要去名山,访高人,访异人,访奇人。结果什么是高人,什么是异人,什么是奇人,就算他们走到我们面前,我们也两眼一抹黑,根本就看不出来。庄子在《大宗师》里边,通过前面这四个古之真人的表现,对真人进行了一个由外向内,由点及面的描述,让我们对那些有道之人有了一些感觉,知道他们的心是怎么样一个状态,他们的语言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行为又是如何施展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留意。

当然,光是留意还不行,关键还是要反转来,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宗之于此道,看看自己能不能以古之真人的智慧来革面洗心,使自己焕然一新,看看在自己的心性上能不能享受"自受用三昧"。当然入道有多途,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感受,去触发自己内心的这么一种仰慕,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循古之真人的轨迹去运行,来料理自己,也是很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