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知其一,万事毕

禅说庄子(三)大宗师 作者:冯学成


接下来,庄子就对前面关于古之真人的话题进行一个总结。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什么是一?知其一,万事毕。一就是不二。那什么又是二呢?善恶、美丑、是非、得失、智慧愚痴、烦恼菩提等等这些分别,就是二。"其好之也一",这个好,就是无分别,无分别心,他忘怀于美丑、是非,你说他爱,他是在"一"上行,你说他憎,他还是在"一"上行,所以说他"好之也一,弗好之也一"。这个"一"真正是了不得!用六祖大师的话来说,"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所以"得一"者,他就无善无恶,不善不恶,不需要去对是非、善恶进行分别。

我们看到一只苍蝇,那它就是一只苍蝇。但是我们一看到它后,下面马上就会叫唤:"哎呀,这个东西苍蝇碰过,吃了会拉肚子!苍蝇是害虫!"那就完了,分别心就来了,拿起苍蝇拍子就八方跟着追了。我们见到一个人,哎呀,这个人对我有益,那个人对我无益,分别心仍然就来了。其实大家都是人,你站在外太空看地球上的人,就像一堆蚂蚁一样,哪个还去管他哪个善、哪个恶?弄不清楚。而且,你百年之后,哪个善,哪个恶,又怎么样了嘛?就像上次我们在《养生主》中讲的一样,我们都是大道运行的道具,你唱什么戏,你也身不由己。所以,明白了这一点,你好,没有意思,你厌,也没有意思。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会儿这儿又欢喜了,一会儿那儿又郁闷了,经常都处于这样、那样的烦躁情绪中。所以啊,你好也是空事,你不好也是空事。我们怎样使自己达到这个一?只有把这些美恶爱憎放下。只有这个样子,才能见大道的本来面目,也才能见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以达到了真人的境界,就可以"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就是说他真正地自觉了,站在道的立场上,一就是公,公就是一;一就是通,通就是一;一就是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就是一;一就是道,一就是菩提,一就是真如,就看你怎么说。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里,一就是永恒。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就是一。都在说这个一,一就是空,只有空才能无碍,只有空才是无私,只有空才是无我,只有空才能容纳万物,才能涵摄万法,所以"其好之也一"。喜好是从"一"中产生出来的,菩提是从"一"中产生的,烦恼也是从"一"中产生的,都离不开这个一。好,好什么呢?好道、好酒色财气也是从这里流出来的。"其弗好之也一",不喜欢,也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一和无是什么关系?它既不是无,也不是有,它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都可以说。说它是有,错;说它是没有,也错。

所以"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一是圣知,是真人的境界;不一是凡情,是凡夫的境界。但是呢,凡圣又是不二的,所以不管你一不一,皆一也!我们要看明白这点,一切法都是佛法,哪样道不是大道,哪样不是大道自己运行出来的东西,你有资格去爱,有资格去憎吗?所以爱憎都是空事,都是自寻烦恼。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个,才晓得什么是万法平等,你也才晓得《信心铭》里面说的"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所以我们看到庄子"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这些语言真是非常了不起!包括前面谈的行者两个字,我原先还以为是佛教里面的,结果是《庄子》里面早就说了。

下面庄子又说,"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如果我们能够达到一的境界,我们就同于天,也就同于道了;"其不一与人为徒",不一就是有凡情,有分别心,那么你就还是众生,你就不能称为道人。但是要注意下面这句,这就很重要了:"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天人和谐,相互间没有敌对、征服的感觉,完全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这个就是真人。禅宗里常说"打成一片",只有天人之间不隔毫端,融为一体,这才能够得上。如果还想在其中胜出个什么,那就与道十万八千里了,这就需要在心性上切实做到"无彼无我"。

真人是无彼无我,那么天呢?当然也是没有彼我的。作为大道而言,它哪里去找这个彼我的分别呢?它不会因为小白兔可爱,就不让老鹰来抓它;也不会因为鸡宝宝可爱,就不让黄鼠狼来偷。对大道来说,白兔吃草,豺狼吃肉,是天经地义的,在上帝面前它们是平等的。但是呢,天无彼我,人有是非,所以我们要"一以治之",使之"咸归于道"。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心胸,我们的情怀,也要回归于道。但如果你觉得天圣人劣,那就也是一种分别心,就不能做到无彼无我,天人和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