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庄子也讲“无门关”

禅说庄子(四)知北游 作者:冯学成


“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想我们的精神从哪里来?道从哪里来?“其来无迹”,的确是无痕无迹,大家就到这来了,就来到这个地球上了。那我们一百年前在干什么,一千年前在干什么,我们想一下自己知不知道?“其往无崖”,我们一百年以后到哪里去?一万年以后又到哪里?明天你到哪里?你也说不清楚。当然你工作安排好了,你可能按照你今天的安排工作、生活,但突然有变化呢?你就说不清楚了。

我们说这些事情都是有偶然性的,但又有必然性。我常说:“过去的都是必然的,未来的都是偶然的。”为什么未来的都是偶然的呢?因为你不知嘛!如果未来都是必然性的,那么我们大家都去发财,都去当比尔·盖茨,多舒服!但你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另外,你面对的因缘也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你看,今天有的人想来来不了,有些新朋友来了,事先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些都说不清楚,我们都是很被动地在这一百年中过日子。有些人玩些意气,耍霸王作风,在大道看来都是傻乎乎的,真的是很傻。像萨达姆、希特勒你看傻不傻,很多人都爱犯傻,犯傻的时候自己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说谦虚一些,在大道面前谦虚一些,比较舒服。我们一生一世,不管我们的形体、我们的精神,乃至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其来无迹,其往无崖”。

另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这一句也很重要。“无门”,对大道而言的确是无门可入。有位师兄这两天把“无门关”贴在网上,我们龙江禅堂正在发布“无门关”,这个关怎么过?实际上在《庄子》里至少有两处,在《人间世》里有“无门无毒”,这里又有“无门无房”。所以“无门关”的“无门”这两个字还是出自《庄子》。当然在佛经里的《楞伽经》里也这样提,“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但是《楞伽经》的翻译要比《庄子》晚得多,《楞伽经》是南北朝时翻译的。“无门”就是无门可入,我们要想追求大道,大道究竟在哪里?没有门径。尽管佛教里讲这样次第、那样次第,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给你指示路径、方向,但严格来说,那个方向都是虚指,因为佛法自己就说“幻师说幻法”嘛!老佛爷都是在黄叶止啼,所说的法也是如梦如幻,只是个幻化道场,空花佛事,严格来说仍然是“无门可入”。

“无房”就是无可住,你住在哪里?《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房”,房间是供人住的,门是用以进出的,无可出入,又无可安住。我们要看到《庄子》的境界是非常了得的呀!你要想在一个地方入,错!无可入;你要想在一个地方住,错!无可住,没有房子可以让你住。

“四达之皇皇也”,四通八达,通达无碍。“皇皇”,堂堂皇皇,就是无量无边,辽阔广大,所以“四达之皇皇也”,无碍的通达呀!《华严经》里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经常谈“通”和“公”的关系,这层关系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人心就是这样的,大道本身就是这样的,“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再加上“也”,就把它串起来了,我们能不能够找到相应的感觉?如果认为有门径可入,那么你就执著了,就陷入了局部之中,陷入了有限之中。认为有法可住,那么你同样地陷入了一种有限、局限之中,你就离道十万八千里,就陷入了瞎子摸象的那种状态、那种感觉中。所以禅宗一再强调“凡有所住,皆非菩提”。《庄子》这里说“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与禅宗的宗旨如出一辙。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达到“四达之皇皇也”。这里已经把大道的信息,把我们需要用功和用心的方法给大家说了。尽管说了“无门无房”,实际上还是把“门”和“房”给大家说了,怎么说的呢?就是你不要去陷在那个地方,陷在那里你就入不了这“门”,住不进这“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