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11)

建党伟业 作者:高瑞沣


《共产党》杂志正式创立于1920年11月7日,对于当时的上海报界来说,这是一份秘密而又公开的新杂志。之所以说它秘密,因为这份杂志的编辑部地址保密,杂志的印刷和发行也保密,杂志上所有文章作者也一律署化名;而之所以又说它公开,那是因为,这份杂志每期的要目广告,都会刊登在相应期份的《新青年》杂志上。

《新青年》对于当时进步青年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也使得这份新杂志广为人知。陈独秀等人之所以要以“共产党”直接作为刊名,其用意其实很明显,那就是表明这个支部肯定会迈向实质性的一步——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杂志之所以选择在11月7日这天创刊,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11月7日有什么特别意义吗?只要听一听维经斯基这天在上海发表的题为《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的演说,一切就会清楚了。

“今天是公历11月7日,正是3年前俄国劳工农民推翻资本家和军阀,组织劳农议会共和国的成功日!也可以说今天是全地球各国劳动者的庆贺纪念日……”

陈独秀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创立《共产党》月刊,就是为了响应维经斯基的演说,以此为全中国劳动者道贺。而他在创刊号上的《短言》,也毫不避讳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就是要“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

《共产党》发行量每期5000份,而随着它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全国各地,共产主义的种子迅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上海这段时间,对毛泽东而言无疑是艰苦的。

彼时的上海,全职人家尚不能保证温饱,毛泽东他们一众人半工半读,根本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问题。在上海的这段日子,唯一能让毛泽东感到欣喜和安慰的,就是经常能够和陈独秀、李达等人交流学问和思想,探讨马克思主义。

进入7月,随着谭延闿率湘军入湘,张敬尧出逃,驱张代表团完成了历史使命,

毛泽东随即准备返回长沙,临走之前,他去拜会了陈独秀。

这是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最后一次见陈独秀,而正是这次见面,陈独秀委托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回去以后在当地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陈独秀对他说:“润之,你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了,现在,我们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工作。俄国共产党派代表来指导帮助我们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的一次机遇,我们应该牢牢抓住。我读过你写的《民众大联合》,你在里面的一些想法,和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契合的。润之,你知道《湘江评论》为什么会被查抄吗?因为你已经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要想《湘江评论》这类先进的报刊得以光明正大地存在,我们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落后的封建军阀。现在,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在全国各地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我希望你回到长沙以后,能够动员当地的进步力量,也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润之,你能做到吗?”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期间创办的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目的的刊物,因为和当时的湖南督军张敬尧大唱反调,屡屡揭露其反动面目,因此被粗暴地查抄了。而《民众大联合》正是毛泽东在此期间为了响应北京的学生运动而写就的。

“先生,我会努力的!”毛泽东如此答复陈独秀。

后来证明,毛泽东的努力也确实是成功的!

初回长沙的毛泽东,所享受的是英雄般的待遇。作为驱张代表团的团长,他的工作得到了长沙各界的认可,包括新任湖南督军谭延闿在内,他们组织了盛大的仪式欢迎驱张英雄的回归。这热烈的气氛让毛泽东对湖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让他不禁联想到:或许,不需要过激的革命,湖南就能真正走上民主自由之路。

但这样的想法,毛泽东却没能保持多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