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出完整的生命(18)

活出完整的生命 作者:陈阳


执著于“未完成事件”的人,即使现在环境已经很不同了,仍然会持续在他童年时期的需求里。他轮回在过去习得的行为模式中,但生命的障碍却持续存在于当下。他会一再地企图满足原初的需求,而这一需求却在他当下的背景中无法获得解决。每次,在接近他那个未完成的需求时,他就会经验到“内心被电了一下”的惊慌与焦虑。这种过电似的焦虑,是他卡在“未完成事件”上的典型反应。他想保持压抑、遗忘、不去满足这一原初需求的状态,和想要打开它或者满足它的欲望,在这个点上内心天人交战。

心理学家的职责不过是:帮助人们抵达并且感觉到这个被卡住的点或僵局,而后设法引导,帮助人们在其中探索、选择,以便使这一“未完成事件”真正完成,成为一种可能的生命经验。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案主本人必须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诚意,不断地提升自己活在当下和保持察觉的能力。惟其如此,“未完成事件”才会从遗忘的深渊中浮现出来,使那个需求真正得到满足的机会。

丧失察觉与逃避

“未完成事件”有着如此惊人的能量,无论我们如何自我暗示:“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时间可以解决一切”……我们还是会一再回到“未完成事件”的原初需求上来,备受制约。又因为诸如此类的自我暗示,我们反而没法再次清楚地看到“未完成事件”的真实需求。

我们丧失察觉的结果是:我们不知不觉地轮回在旧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生命的能量因“未完成事件”卡住或者扭曲,导致生理性与心理性的问题——精神官能症、肌肉僵化、身体盔甲(body armour)……

我也十分希望“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时间可以解决一切”等等可以成立,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事实。

皮尔斯认为,相比较那些已经完成的事件,人类更倾向于记得“未完成事件”。并且人类还有一个自然的倾向:重新拾起并且完成“未完成事件”。人类还会纠缠或者执著在“未完成事件”里形成一套个人的观念、看法、价值观等等,甚至形成个人的生命意义。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认识一位先生,他小时候尿床,有好几年,会在半夜里被脾气暴躁的母亲从被窝里提出来赶到院子里。年幼的他自然无力反抗,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成年以后,他对遇见的每一个女人都从心底里鄙夷和嘲讽,这实在是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显然,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和怨恨的需求,是他生命里的“未完成事件”,导致他用鄙夷和嘲讽的仇视态度理解出现在他的世界里的女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