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战乱和淫乱的《左传》时代(3)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 作者:曹寇


其一,孔子和她见面时,中间隔了一道屏风。两人只有简单的问候,然后就退了出来。

其二,根据《论语》的记录,孔子从南子的居处出来后,他的徒弟子路很不高兴,嗫嚅不已,孔子见状,急了,赌咒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儿,就天打五雷轰。再说,孔子当时都五十六岁了,在“七十古来稀”的那个年代,孔子已经很老了,性功能是否健全也是未知数。

其三,正是子路的不高兴和孔子这种急于澄清的慌张神态,使后世许多人觉得这里面“有戏”。有人认为孔夫子的表现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也就是说,孔子与南子很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事。不过,就算孔子进入南子房间,并与之发生性关系,也有“法理依据”。孔子不是说过吗?“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色比德看来更受欢迎,舍德取色,包括重色轻友,看来确实是古已有之的人之常情。此话是孔子在教导世人呢?还是在自我辩白?

这件公案只能凭借猜测和想象去解决了。林语堂于1928年发表过一出独幕悲喜剧,就叫《子见南子》。林语堂那个年代是要“打倒孔家店”的,所以他没有演绎出孔子与南子有性的纠缠,而是让二人通过辩论,对孔子的纲常礼教大加嘲讽,歌颂的是南子这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新女性形象。在该剧的结尾,孔子在一片淫乱之音中狼狈而逃。

通过“子见南子”等暧昧事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左传》时代性观念的大致情形,数千年来对“子见南子”的各种猜测和演义,本身也标明了中国人性观念的变化轨迹。

在《左传》时代,或许仍然还延续着《诗经》时代的性自由,但这已不是主流,而且在血肉横飞的时代背景中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主流,是以诸侯各国的战争和诸子百家的争吵为重要背景。从西周开始逐渐形成的宗法和纲纪、伦理和道德被战争击得粉碎。战乱也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不再讨论家庭和情感事务,而聚焦于基本的生存和纷乱的政治局势。在此情况下,纲纪遭到了废弛,道德成为少数人的遮羞布,人性之恶和难填的欲壑得到了毫无节制地纵容,此皆必然。之后历代的乱世都有类似乱象。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左传》这部书的作者在记录淫乱史实时也是持批判态度的。社会需要整肃,思想必须统一,权威必须树立,道德必须确定,性生活必须得到规范,这也正是之后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后所做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