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不为未来做准备,就要随时准备出局(1)

德鲁克管理沉思录 作者:任朝彦


修补常态毫无用处

大师如是说:在做出决策或者行动时,这些决策或者行动就已经开始变旧。去修补常态往往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常态”只是昨日的现实。

--德鲁克:《成果管理》

关键词:决定或者行动 老化 修补常态 毫无用处

只有顺应潮流,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抢到先机。修补常态毫无用处,对于企业而言,放弃对常态以及目前情况的留恋,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无疑是企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必经之路。

1947年,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相对于电子管而言,晶体管具有体积小、耗电少等显著优点,许多专家都认为电子管将要被晶体管所取代,但他们同时认为这种改变并非短期可以实现。当时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称雄的几家大公司,如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以及荷兰的飞利浦公司也认为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决非易事。因为这些公司在电子管领域投入巨额研发成本,它们开发的收音机和电视机都胜人一筹。其实这恰恰是这种大企业的弊端所在,它们过分依赖自己的技术,以至于执著不放,晶体管出现后,它们虽然承认这种技术的前景,却无法马上放弃自己的优势,从而给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时,盛田昭夫领导下的日本索尼公司并不认同大公司的主流看法。此时的索尼公司还名不见经传,它太小了,只是一个做电饭锅的小公司。盛田昭夫认为,电子管和晶体管都是电子设备的基础元配件,晶体管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电子应用全新领域的全面来临,从这个层面上讲,晶体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索尼能顺应形势,将快速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于是,这家在国际上还鲜为人知,而且根本不生产家用电器产品的公司,仅仅以2.5万美元 “令人可笑”的价格,就从贝尔实验室购得了技术转让权。两年后,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了首批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与市场上同功能的电子管收音机相比,重量不到五分之一,成本不到三分之一。三年后,索尼占领了美国低档收音机市场,五年后,日本占领了全世界的收音机市场。

其实,当时索尼选择投入收音机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所生产的电饭锅在市场上并无优势,如果继续停留在电饭锅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成功尚不可知。与其修补现状,不如果敢掉头。正是这种勇气,使索尼的转型获得巨大的成功。放弃对昨日现实的完善,就意味着要有超人的勇气去开拓一片新的天空。与索尼公司抓住技术变革机遇,顺势转型不同的是,海信集团逆势而行,当别的企业还在为了微薄利润从美国进口芯片的时候,大举创新之旗,终于获得里程碑式的成功。

2005年7月2日,当装有“信芯”的彩电在青岛海信集团破壳而出时,中国彩电产业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这个引人注目的成就背后蕴涵着海信人1600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探索,以及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海信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来打造这颗“中国心”呢?

在2005年之前,海信彩电的年产能已达800万台。每年制订生产计划时,原材料集成电路的采购量都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笔支出全部是给国外企业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海信自己没有芯片,中国企业都没有芯片。而根据公开的数据,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实际年产量达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了。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价值就高达262亿美元。2003年,我国芯片进口累计416.7亿美元,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因此,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从中国市场考虑,一枚小小的芯片不仅仅可以不再让自己受制于人,更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拓展海信的发展之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意识到必须打造一颗属于中国人的彩电之“心”。

为此,海信设立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自主研发,终于在2005年2月制造出了可以完全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芯片,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装备了“信芯”的数万台海信电视成功上市。海信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海信电视上以自有芯片替代外国芯片。海信用自主创新为自己发掘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并迅速获取利润。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会把眼光停留在昨天,停留在已经发生的事实上,他们会更多地关注预示未来变化的细节。

1794年深秋,拿破仑的老师、法军统帅戛尔·皮合格柳率领大军进攻荷兰的乌得勒支城。荷军打开了各条运河的闸门,利用洪水来阻止法军的进攻。法军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撤军。正在此时,皮合格柳看到树上蜘蛛正在大量吐丝结网,他马上命令准备进军攻城。果然,后来法军攻下了乌得勒支城。难道这是天助法军吗?既是,也不是。原来皮合格柳从蜘蛛的异常活动中捕捉到了天气即将转寒的“征兆”:气候转寒,河水将结冰,江河封冻,部队就能踏冰攻城,正是这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使得法军大获全胜。

当你能够像皮合格柳观察蜘蛛织网那样观察企业的明天时,你就会发现在企业的周围,到处都是有可能使你获得更大成功的商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