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我们的父亲贺龙-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贺晓明、贺黎明(11)

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记者:跟父亲分别的时候您还记得吗,情况怎么样?

贺黎明:当时我没把这个事情看得特别重要,但是我觉得他们老两口有感觉。因为我记得我妈妈给了我一张支票,一个600块钱的存折。我说我拿这个钱干什么?母亲非要给我,她可能已经感觉到“文化大革命”的这种残酷性,然后父亲就把他戴的一块表,摘下来要给我哥哥。我哥哥说,你自己留着吧。没当回事,我还说:爸爸妈妈再见。

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们就走了。结果这600块钱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那以后父母就跟我们分开了,就失去联系了。

后来我到陕北插队,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是被跟踪、被监视的,就像做地下工作似的。那时已经不姓贺了,我姓李,叫李红,我姐姐叫李列,我哥哥叫吴亮,不能叫贺鹏飞,因为那时贺鹏飞在北京很有名气,我们就叫他胖子、老胖子。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家孩子都是叫他胖舅。

记者:后来再得到父母的消息是什么时候?

贺捷生:通知我们认领骨灰,我们就去了八宝山,换骨灰盒,然后就说是把它存放起来。直到1975年骨灰安放仪式的时候,那时总理已经得了癌症,邓妈妈在休息室里跟我妈妈说:“薛明啊,总理身体不好,他今天就不来了。”但是没过一会儿总理就出来了,是带着抢救小组来的。很远就听见总理叫我妈妈的名字,抱着我妈妈就哭,说他没有保护好我们。

贺黎明:父亲去世时我根本不知道,因为我到延安去农村插队了,在志丹县的窑洞里。当时跟哥哥姐姐只不过是书信来往,那时候不能打电话,我们也没有钱来支付这个电话费,就是靠写信,后来我觉得我姐姐给我写信老是话中有话,说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要靠别人。我就问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其实那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最后大概是被我问的,姐姐就写信告诉了我。说他们已经到301医院见过父亲了。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的子女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父亲曾给他们的教诲,是他们艰难岁月中的支撑。面对种种逆境,他们从没畏缩,从没低头。当风雨过后,有人问起他们对“文化大革命”中种种屈辱的看法,他们说,我们仍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国家,仍然坚信马克思主义,这是父亲一生的信条,我们不可能背弃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