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节:公心直言-采访黄克诚的女儿黄梅(2)

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记者:但相比而言,父亲一直还是比较坚强的一个人。

黄梅:是的,我父亲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他总是特别地坚忍,特别能够承受困难。

记者:后来您父亲读书一直读到了衡阳师范?

黄梅:是的,他小学只读了一年多,但他中文已经很好了,这时候听说衡阳上师范可以不要钱,可能还发伙食费。他当时借了别人的一个小学毕业证书,去报了衡阳的师范,后来就读师范,以后思想就逐渐向革命方面转化,师范还未读完,就跑到广州参加大革命去了。

记者:那么他在衡阳师范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化,是什么促使他去参加革命的?

黄梅:他到衡阳去读书,读了一两年,觉得没有出路,这么穷的人家,勉强读出来,又能做什么?他是读了一些书,但也一直在干家里的农活。他说自己到衡阳读书的时候,第一年很高兴,因为有个地方读书,又能管吃,第二年精神是痛苦的,总觉得自己没有出路。但是接触到革命思想以后才意识到不是个人出路的问题,他感到是国家没有出路的问题,是广大的民众,广大的穷苦农民没有出路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就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记者:我看过他的个人生平,上面说他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是在什么地方入的党,那他又是怎样接触到共产党的?

黄梅:他在衡阳读师范的时候,那时候革命运动比较高涨了,当时他先参加了国民党,也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籍什么的,然后他就开始认定去找共产党。要找共产党的话就得去找那些联系人,当时也有一些读书会什么的,他也参加了,但是他就不去找。他让他的同乡,也是一个好朋友,好像是叫黄庭云吧,他就让那个人去找,就说这个人社交上比他好,这个人可能是家境好一些,交往也多一些。这个人后来就找着了,他们俩就一起去入党了。

经常被撤职的军人

黄克诚入党后不久被派到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湖南的湘军第四师唐生智部宣布参加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上与北洋军阀作战,他又到唐生智的部队里担任政治指导员。1927年国共分裂,黄克诚回到湖南发动湘南暴动,从此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在此后的军事、政治生涯中,黄克诚多次被撤职,又多次官复原职,这样坎坷的经历与他倔强的性格不无关系。

记者:1926年您父亲参加了北伐,后来国共分裂的时候,您父亲本来在唐生智的部队里担任政治指导员,后来他离开了北伐军,回到湖南领导了湘南暴动,他有没有跟你们谈起过当时的情况?

黄梅:他跟我们说话是比较实在的。他说他最初去军训班,是为了给家里挣点钱。他当时如果放弃共产党的身份,完全可以在国民党军队里沉淀下来,只要说我放弃我共产党的身份,我就在你这儿做点事。因为他有这个老根基,他就跟着国民党做官其实能做下去,他也有过国民党员的身份,但是当时他觉得没法跟着北伐军走了,北伐军都已经变了,开始反共了。后来他就到湖南,接着去搞农民暴动,当时他丝毫没有犹豫。

记者:他回到湖南发动革命时,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都支持革命吗?

黄梅:他参加革命以后,祖父是一直不太赞成的,但他的哥哥比较同情革命。湖南革命失败后,无处可走,这时候父亲是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祖父的,他说如果告诉祖父,祖父会把他交出去,恐怕会交到还乡团之类的地方。他哥哥和嫂子就把他藏到猪圈的顶上,南方的猪圈跟北方的可能不太一样,它上面有一个阁楼,从那个房子和猪圈看还不是那么穷的样子。他的嫂子给他送吃的,但是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一看他们村子背后有个山,就把他引到山上,还是由他哥哥、嫂子给他送吃的。他在那地方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