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节:公心直言-采访黄克诚的女儿黄梅(5)

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记者:在那样的环境中他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他是农民出身有关,是吗?

黄梅:对,他与中国农民有天然的联系,很多地方他能真正从他们的利益,或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所以他一直能保持清醒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根基,咱们现在叫“三个代表”,他是天然代表农民的,因为他一直属于一个普通劳动人民。

记者:庐山会议以后,您父亲因为仗义执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最后一次被撤职,长期受审查。

黄梅:1959年以后,他被撤职了,在家里待着。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他哥哥到北京来看过他一次,他哥哥一直没有到过北京。他哥哥说,这样挺好,你有饭吃,有房子住。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农民的判断,底层劳动人民的判断,劳动人民辛苦一年也就是有顿饭吃,有个地方住。一般人来说,你官做不上了是很大的一个挫折,但你换个角度看,你现在过的比真正在村子里劳动的农民好得多。

记者:您父亲是因为替彭帅仗义执言而被批判的,那么他跟彭德怀元帅是不是经常来往?

黄梅:彭德怀是不出门的人,我父亲也是几乎不出门的人。他们俩都是很少有私生活的人,也没有什么私人社交。我母亲也说过一次,有一年她和我父亲一起去拜年,她当时有一个很大的感觉就是到了杨尚昆的家是门庭若市,很热闹。这就说明人来往比较多。到了彭德怀家就两口子,冷冷清清,去了以后,我父亲就跟彭德怀去说工作了,她们两个人也没话说,因为她们也不熟,她们俩在一起好像也蛮难堪的。

记者:他们的私人感情怎么样?

黄梅:他们其实是不太讲这种个人感情的,但确实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我觉得这是他跟彭德怀最有私人感情的一面,就是说他们不想谈个人感情,但是有的时候有点按捺不住,叫作“不思量,自难忘”。就比如说他在三年困难的时候,几乎被人杀了头,是彭德怀救了他的命,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一直到后来很多年以后,人们批判他们是父子关系的时候,他说彭德怀保了他,但他们彼此连提都不提。他们经历过这种生死太多了。

记者:所以他支持彭德怀并不是出于个人关系,像一般人想的那样?

黄梅:对,当时有人劝过他,劝他表现好一点,他就可能解脱出来,大家也不知道他和彭德怀的关系比较近,不表现好一点,可能就有麻烦,但他没有。他绝对不是出于个人感情,他这个人在这一点上挺复杂的。如果他觉得和某某私人感情不错,但是你做了可能会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他不一定去讲个人情面的。

记者:但是这次直言的结果是他被降职去了山西,当时父亲有没有表现得很沮丧?

黄梅:没有,他去山西的时候心情还不错,他说有一个岗位让他做点事情,他的心情就还不错,他去了,我母亲不同意去,不知道他到那儿怎么样。再说我们都上学,没法安顿,后来把我们安顿得差不多了,我母亲开始准备要去了。当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又被“揪”回北京,我们不知道他被关押在哪,后来知道可能是政法学院的一个楼里。我们后来到八里庄的一个地点去会面,那个地点属于部队的一个小营房,所有类似他们被关的这批干部,家属会面都在那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