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2)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雨水]

立春之后十五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寅方,此时太阳黄经330度,东风解冻,冰雪散而为水,化而成雨,故名“雨水”。

[獭祭鱼]

雨水这一天的雨,是丰收的预兆,因此本日忌无雨。南方立春之后,气温上升,冰封的河水即将开化。《周书·时训》中说,“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就是对雨水之后物候变化的描述。水獭下河捕鱼时,喜欢将鱼咬死后堆在岸边,直待有足够多的鱼才游上岸来美餐。因为鱼堆得像供神时的祭品,所以《周书》中称之为“獭祭鱼”。《月令广义》中称,“雨水日,獭祭鱼,是日獭不祭鱼,国多寇贼”,这是指如果雨水这天大地冰封,看不到水獭祭鱼的现象,就说明天时运转不正常,到了秋季无法获得好的收成,百姓生计艰难,将铤而走险。

初八

年前没有回家的,回家相聚。

娘家给新嫁女送明角麒麟送子灯。

烹煮各类谷物食品,招待家人。

儿童野炊,玩射击游戏。女子荡秋千。

[谷日]

东方朔《占书》认为,正月八日为谷,所以本日也叫谷日。《本草纲目》把收集到的草类,凡是有可食用的颗粒果实的,都列入谷部,共七十三种。然而通常食用的粮食,一般认为不外乎黍、稷、菽、麦、稻五种。在我国,黍、稷的种植最早,菽、麦其次,稻最晚。稻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夏禹治水的时候,而到了周代,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民以食为天,重农务耕,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基本主张。

[惜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耕作艰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旧时,民间就有“惜谷会”的活动。在古代,人们尤其注重节约粮食:(一)见稻草上有谷,须摘尽。(二)发现旧糠中有谷,须扇尽。(三)地上有糕饼屑粒,随见随拾。(四)米饭中有谷,须捡净。(五)盛饭时,须按量进食,避免剩饭。(六)稻麦抽穗的季节,如见稻麦穗头倒眠路上,应设法保护,以免践踏伤害。(七)夏秋稻麦登场,田岸遗落谷粒极多,须照田界段落,各自捡净,以免雨后踩入泥中。(八)打稻打麦之后,应将稻草拆散,用竹片重加捶打,以便全部挑拣干净。

[天伦之乐]

骨骨肉团聚,是人生一大乐事。年前因事未归的,这一天回到故里省亲贺年,带上礼品,孝敬长辈,父母用美食招待。

[明角灯]

麒麟是传说中的灵兽,古时用来比喻小儿中的佼佼者。《全壁故事》:“徐陵四岁,宝志手摩其顶,曰: 天上石麒麟也。 ”杜甫有诗:“并是天上麒麟儿。”麒麟送子的说法也是以此为凭据。明角是一种透明物质,如薄纸,用它做灯,光亮异常。明角灯,是取光明、崭露头角的意思。

[下厨]

新年崇尚美食。本日,用稻、黍、稷、麦、菽五谷,做各种糕点,或汤煮,或油炸,或干蒸,务必使之美味可口。

[荡秋千]

秋千原本是少数民族游戏,春秋时,由于齐桓公北伐,开始传入中国。汉唐以来,宫中盛行,唐玄宗称之为“半仙戏”。在我国,这种游戏很受女子青睐。春秋佳日,荡秋千向来是闺房乐事。吉林、海南、云南、广东、山西,以及北京等多处地区,在新年中,都盛行这种游戏。在海南临高,人们举行荡秋千比赛,以能如风车般旋转的为胜。在吉林,正月、二月内,有条件的多架设木头打秋千,叫做“打油千”。一岁之中,新年最为闲暇,在庭园空旷处,将绳子双双悬挂,架起秋千,飞荡空中,不失为一件心旷神怡的美事。《燕都杂咏》:“都门好,闺阁打秋千,窄袖手摇蝴蝶影,短襟足破惊莺烟,云际耸香肩。”

初九

儿童学习制灯,唱四时节令歌,玩风车等。

[天日]

东方朔《占书》有七人八谷的说法,也就是初七人日,初八谷日,于是后人以九天十地附会,因而也称今天为“天日”,或“天公生日”。

[制灯]

制灯是预备元宵节用。

[风车]

风车原本是去除谷物中瘪谷和米糠的农具。至于儿童玩耍的风车,是将高粱秆剖开二寸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