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3)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长度,交错互贴方纸,纸的颜色有红有绿,中间有小孔,用细竹子横着安到竿上的。迎风张开,则旋转如轮,红绿相间如晕。明朝时,燕京已经盛行。

[四时节令歌]

古人观察天象,将周天分为三百六十度,从春分开始计算,春分为零度,夏至九十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然后又到春分,合成三百六十度,也重新归于零度。其间每相距九十度,各自分成六份,共得二十四节气。合二十四节气为四时,合四时而成岁。以上节度分法,自古以来广为流传。唱四时节令歌,可以方便记忆。

十一

各家开始糊灯。

制灯原料大举出售。商店开始出售花灯。

乡里糊龙灯。练习舞龙。

[糊灯]

灯节为期不远,从本日起开始糊灯,花样翻新,出奇制胜。花纸是糊灯的主要材料,种类很多,颜色鲜明,栩栩动人,北方农民糊窗,也用它。以前,人们还常用花纸糊窗。此时,各种制灯材料也开始大举出售,如铜丝、铅丝、玻璃、明角、竹片、竹竿、流苏、彩钱、浆糊、木片等,方便大家选择。

[灯市]

家庭糊灯,只是普通花灯,倘若本人不善于此而又希望得到做工精巧的灯,只有到集市去买。商贩卖灯,通常在元霄节前数日,明清两代,北京最盛。根据《宛署杂记》:“正月十日至十六日,结灯者各持所有货于东安门外。名曰灯市。价有至千金者。商贾凑集,技艺毕陈,冠盖相属,男妇交错,市楼赁价腾踊。”《燕都游览志》:“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互二里许,南北两廛,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P40置数行,相对高楼,楼设氍逾帘幕为燕饮地。一楼每日赁值,至有数百缗者。夜则燃灯于上,望如星衢。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鬻灯在市西南,有冰灯,细剪百彩,浇水成之。”《慎修堂集·亢思谦灯市行》:“新岁融合春色妍,华灯争市上元前,珠宫璀璨临长陌,琼岛瑶光散市廛,万户千门悬未足,拂槛缘廊复相续,竞巧呈奇弗稍休,迷心夺目纷成俗。”吴地风俗,一般在腊月后春节前,街市上即有各色花灯出售,直到正月十八才逐渐停止,称为“灯市”。宋朝范石湖《村田乐府序》:“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前一月,已卖灯,谓之灯市。价贵者,数人聚博,胜则得之。喧盛不减灯夕。”此外,他还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龙灯]

龙灯一名“桥灯”,垂长犹如桥梁,又叫做“清吉灯”,传说可以保清吉。用作舞龙的,长有数十节,有头有尾,用布料彩绘龙鳞制成,每节分别摆上蜡烛点燃。戏耍的时候,数十人手持而舞,跟随龙珠上下起伏,称为“龙抢宝”。花筒和火炮越盛,舞龙人也兴致越浓,回转盘旋,在烟火弥漫之中,不停往来穿梭,犹如穿云出岫,颇为壮观。元宵节前数日,乡里少年常常聚集资金,用竹子做成龙灯,之后开始练习,以备届时演出。规模较大的商店,则竞相张灯结彩,广招顾客。

十二

儿童开始敲锣鼓,闹元宵。

[敲锣鼓]

儿童于上元日,或者上元前数日,敲击锣鼓铙钹,俗称“元宵锣鼓”,或者“年锣鼓”。多为三五成群,各人手执一器,围绕行进,边走边敲,奏成各种音调,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等诸多名号,俗称“走马锣鼓”。声音激楚,鼓乐升平,是元宵节的前奏曲。

十三 上灯

开始张灯。制作灯塔、灯山、灯球、灯牌楼等,以及烟花火树。

在古代,地方上常在公共场所,集资搭一灯棚,请乐户演唱三日。

去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备一盏花灯,在公共场所集中悬挂,名“庆新丁灯”。

祭拜猛将庙。

[上灯]

元宵前后,白天张灯结彩,杂引流苏,晚上万门灯户,火树银花。朱门宴赏,游人杂织,金鼓达旦。该习俗始于唐初,唐代以前,唯独腊月有。汉代祀奉太乙神(传说五帝之上的尊神),通宵达旦,《僧史》上说,西域腊月晦日,也就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