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5)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比赛。

耕耘已经完毕的,遍插五色纸旗,防除田间害虫。

此后仍酷热难耐的天气,称之为“秋老虎”。

紫薇、惠花、秋海棠、重台、朱槿、波斯菊、水木香、雉鸡冠、向日葵等上市。

【立秋】

大暑后十五天,斗指西南,乃为立秋。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秋,即为揪,事物从此而开始收敛。阴气从地面而出,开始杀灭万物,因此以秋为节。秋,训禾,就是谷物成熟,此时万物皆老,而没有比成熟的谷物更为可贵的,所以从禾。

【饮井华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称作井,有的说井是黄帝发明的,有的说是伯益创造的。井水以从远处地脉而来的为上品,而从近处江湖渗透来的次之。井华水,就是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汲取上来的水,能治病,养颜益色。《本草纲目》说它的功用极广,凉能清热,甘可助阴,宜于煎制补阴药及气血痰火药,与其他种类的水不同。明代的虞搏说新打上来的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面,用以煎制补阴的药剂及炼丹煮茗,性味与雪水相同。古代妇女,用井华水来涂粉,则肌肤润泽。白居易有诗道:“井华云粉一刀圭。”

水的功用,用来灭火润燥虽然相同,然而它的性质,往往因地质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各异。因此,在蜀江洗锦,则锦鲜亮柔软;以济水烹楮,则有结晶;用南阳的潭水浸泡菊花,饮者则多寿。辽东的涧水通于葠(参),人饮则多发;山西之山出产矾石,其泉可治疽痈;中国西北的山麓,埋藏硫磺,其水可疗恶疮。瘿可消于生水藻海带之水波,痰可解于长半夏之湿地。雪水洗眼睛而能使目赤退,盐水濯肌肤而可令脓疮干。

入秋,万物都归于肃静,故而此时的水,最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以备用。煮沸后早起空腹饮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采楸叶】

楸叶,叶大而早凋,到秋天就已呈凋谢状,所以得名。楸叶主要用于捣烂后敷治疮肿,用楸叶煮水可清洗脓血。各种痈、肿、溃烂以及肉内有刺拨不出的,都可以取楸叶十片捣烂敷贴患处,将其排出,是外科的重要药物。宋人葛常之的《韵语阳秋》中道:“有人患背溃坏,肠胃可窥,百方不瘥。一医用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楸树叶,熬之为膏,傅其外,内以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不累日而愈也。”还有东晋的范汪,为名医,也称楸叶有治疗疮肿的功用。楸叶有拔毒排脓的作用也就由此可知。

此外,楸叶还可治疗肺气上逆、咳嗽,一切毒肿、瘰疬、瘘疮、灸疮不愈、头发生疮、儿发不生以及小儿目翳秃疮等。《遵生八笺》说立秋太阳未升时,采楸叶熬膏、擦抹疮疡之处,患处立可治愈,将其叫做“楸叶膏”,熬法以叶多汤浓为佳。

【戴楸叶】

楸叶色彩美丽,叶片肥大,叶茎坚韧,因此妇女的首饰如耳环等,都喜欢仿照它的样子来制作。唐宋时候,每逢立秋日,京城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争相购买,剪成花朵佩戴。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中记载:“立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扑插鬓边。”立秋前后数日,往往层云复叠,细雨如织,秋风将来,炎景即逝,似乎已经呈现出新凉的意味。吴地的谚语说这是“预先十日作秋天”。《清嘉録》引清代文人李福的诗道:“梧桐满院缘阴连,引得新凉到枕边。细雨斜风几番过,预先十日作秋天。”

广东的风俗中,八月初一,妇女都要树三角小旗在庭院,上面缀着银铃、刀剑等物。清风吹过,铿然有声,特别悦耳。晚上则在竿头悬挂红灯三盏,月末才将其摘下。此日已进入立秋,暑气渐消,凉风将至,以戴楸叶、插小旗、悬红灯作为试报的秋信,也是女儿家的雅事了。

【吃西瓜】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产自回纥,五代时候方始传入中国,是夏季的解暑妙品。只是多食会积寒助湿,足以伤人脾胃,入秋容易发展成疟痢。

立秋后,凉风吹送,即将出伏,因此一般都把吃西瓜截至立秋这天为止,以防过食引起流弊。江浙各地,例如苏州、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