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恰似春梦(3)

革命与生意 作者:吴比


随着入主电话局,盛宣怀掌控了全国的信息命脉。胡雪岩收丝举动,盛宣怀看在眼里,却屏息作壁上观,不动声色。直到1883年,胡雪岩借汇丰银行贷80万两白银到期。

这80万两白银原为军饷,胡雪岩帮朝廷借,自然由朝廷还。往年协饷一到,上海道台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还款。但这一年,对胡雪岩现金流了如指掌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只说了一句话:“李中堂说,这笔钱迟20天划拨。”话虽短,却字字要命。官饷未到,胡雪岩只能从自家钱庄剩余不多的银子中调出还款。盛宣怀通过电报系统,了解到胡家钱庄空虚,便煽动众人提款挤兑。接着,放出风声,说胡囤积生丝大赔血本。

消息传出,人人自危。挤兑先在上海,很快向外地蔓延。胡雪岩立即电报向左宗棠求援,不料盛宣怀暗中将电报扣下。胡雪岩寄托于抛售积存蚕丝回天,然而风潮愈演愈烈,钱庄最终宣告破产。直到这时,胡雪岩才恍然大悟,有人暗算于他,可为时已晚。

人性如同旋转不停的硬币,令人看不清本质。

后来有人评价盛胡之争,说:盛宣怀其实是个失败者,事业上的成功,人格上的失败。他用国家的悲剧来酿造个人的成功。胡是悲剧人物,代表落后的生产力,却孤身奋战于上海十里洋场,为国人一展雄姿,虽败犹荣。

内斗不已,胜有何荣?我们很难以民族大义的框框来界定胡雪岩癫狂的商业行为。然而,当一个帝国最出色的两位商人,都要因为一己私利而勾心斗角时,帝国的命运与走向在内耗中昭然若揭。

消灭了死对头,长袖善舞的盛宣怀勾通官商,跨航运、电报、矿业、铁路、银行、教育等诸多领域,为盛氏家族积聚起庞大财富。清末民初,他终成“中国首富”。

不过,个人和家族的荣耀,在国家没落的衬托下,反倒显得突兀而不合时宜。何况,盛宣怀的经商历程也绝非百战百胜。他曾在湖北开办煤铁矿,进展颇为不顺,李鸿章哥哥、湖北总督李翰章给弟弟写信抱怨:盛宣怀“上损国税,下碍民生”,建议裁撤停办。

同时,办矿本钱余下14。3万,盛宣怀将本金放钱庄生息牟利。不料,事与愿违,盛放钱的钱庄破产,本金中有10万化作泡影。

当然,最让世人诟病的是,其从实业中获取的利润的多数,被盛宣怀用以购买土地、房产和当铺。尽管他不无自傲,声言“假如天下有十个盛宣怀,中国便有数十件实业”。对此,汉学家费惟恺举同时代日本的“邮船会社”为例,以作对比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把企业收益不断地投入再生产,使“邮船会社”速度和持久性远超轮船招商局,“在盛投资策略和心态的示范下,招商局每年股息收入和公积金均被取出,投于非实业领域”。

转眼间,到了1911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