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诀世(8)

革命与生意 作者:吴比


卢作孚,1893年出生重庆合川,时值晚清末年--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哀、最黑暗、最动荡、最复杂的时期。矛盾异常尖锐,国人尊严与自信在入侵者面前不堪一击。因此,一批立志实业报国的民族资本家大多出生于此阶段。横跨了两个世纪的这群人所具备的民族感使他们较常人,更有忧患意识且报国心切。

卢作孚面容消瘦。植物学家胡先骕描述道,“貌若五旬,须鬓苍白。一经接触,能感受到理想家气质,目光冥然而远,声音清而尖锐,办事的热忱,舍己为人的精神,处处像宗教改革家”。他命运多舛,幼时因病致哑两年,靠卖合川特产桃片维持生计,仅读6年小学,以后的学识靠社会这所大学获得,所以自嘲“小学博士”,参加过同盟会和辛亥革命。

他和友人黄云龙合创“民生实业”,寓意是:立足民生,报效祖国,着手航运。当时,日本公司独霸川江,华轮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创业开始就意味着破釜沉舟。他决定吞吃小企业逐步做大,最终化零为整。只要愿意出售的轮船,他来者不拒;愿与民生合作的企业,不管资产是否优质,民生都努力帮他们还清债务。不计后果的疯狂扩张,民生“航”出了豪华轮船的速度:最多的一年,并入7家轮船公司,总吨位飙升到1500吨。越来越多的船运公司插上民生旗号,航线延长到5000多里。日本公司由盈转亏,见势不妙,默默退出川江。

民生违背商业规则的狂飙猛进,今天的企业家(无论他多么优秀)都难以复制。主要的原因在于,卢作孚生活的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上尊严尽失,外国列强船只在川江耀武扬威,中国人一肚子怨气和屈辱,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空前高涨。特殊环境下,决定商业运作的不是规则,而是“主义”这张通行证。卢作孚提出,“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口号得到广大民众支持。民生实施吞并,目标就是“联合国轮,一致对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另一方面,“主义”为民生公司提供了可能,而卢作孚在服务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则为可能提供了必要条件。

管理上,卢作孚一改传统“三包制”,实施“四统制”,公司所有事务不再由船老大说了算,船上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任用,财务由公司统一管理,燃料由公司统一发送,驾驶由船长统一管理。服务上,卢作孚制定完整的规章,考核成绩表就多达27种,颁布了从“经理须知”、“船长须知”到“驾驶员须知”、“轮机须知”、“理货须知”、“茶房须知”、“水手须知”等一干条例,提高服务质量。民生公司人人都是服务员,连卢作孚都亲自为客人倒茶送水。一位外地求学的四川学生这样描述:民生轮船票价不高,学生有折扣,伙食有五样菜,船员、茶房对人礼貌,行李安全,设备好,夏天可以洗澡,没有阶级之分,通舱客可以到官舱去玩……雪白的床单、枕头,井井有条的茶壶、茶杯,整洁安静的船舱。特殊的国情、有效的管理支撑了民生的无度扩张。今天,大环境天翻地覆,中国的商人们应该继承卢作孚的精神,但不能复制民生的成长方式。这也是卢作孚留给我们的商业思想遗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