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太炎与黄侃:大国手门下出大国手(16)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作者:刘宜庆


据顾颉刚的《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一文可知,五四运动前夕,蔡元培和林琴南曾经发生过一次有名的公开辩论,轰动了全国。林写信给蔡,攻击蔡主办北京大学以来"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引用土语为文学"。蔡于1919年3月18日写了一封公开信答复林琴南,阐明了自己的办学方针:

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挟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

蔡元培致林琴南的公开信,通篇平实深沉,入情入理,不亢不卑,他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被视为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封信中蔡元培彬彬有礼,进退有据,令对手心折。

当林纾的《荆生》《妖梦》受到批评后,面对舆论的压力,林纾认错,倒也爽快。"林琴南写信给各报馆,承认他自己骂人的错处",这是陈独秀的话,这位"老革命党"也不得不称赞林纾,"像这样勇于改过,倒很可佩服。"但林纾对新文化运动,仍以卫道者自居。

在新文化运动文言与白话之争的风波中,林纾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弟子、时为北大学生的张厚载,也卷入其中。

张厚载即张豂子,生于1895年,江苏青浦(今上海)人,是徐树铮所办的立达中学出身,也是林琴南五城学堂教书时的学生。当时就学于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兼任上海《神州日报》记者。张厚载崇拜旧文化,尤其酷爱旧戏,经常在报上写些剧评文章。他对新文化运动特别是陈独秀等人对旧戏的批评不满,曾与他们展开论争。在新旧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林纾一边,被认为是林纾在北大的内应。林纾的小说《荆生》《妖梦》,都是经由他的手转寄上海《新申报》发表的。

1919年2月,《神州日报》发表张厚载《半谷通信》,说陈独秀、胡适、陶孟和、刘半农等人,以思想激烈,受到政府干涉,陈独秀已去天津,态度消极云云。无风不起浪,张厚载发表《半谷通信》起因是北大关于文理合并的改革。理科的秦景阳建议用教务长取代学长。蔡元培还没有采纳,张厚载便迫不及待将此消息公布。表面上看,张是抢发新闻,其实是捕风捉影,尽管他的通讯有部分实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