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智”造的非典型尝试(1)

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 作者:许凤婷


中国“智”造的非典型尝试

“打造中国团队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是工程院在成立之初就定下的目标和计划。张宏江和他的团队从没有停止过在这方面的努力。然而,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马平川。他们一次次地遭遇挫折,又一次次地重新出发,但每一次重新开始时,都比前一次多了几分底气。“失败和挫折,至少能让我们看清哪条路行不通。”张宏江说。

工程院成立后不久,曾遇到过一个“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还出在比尔·盖茨“钦点”的一个项目上。

当时,萧圣璇负责的若干项目中有一个是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拿过来的“数字万能笔”(Upen)技术,工程院正试图把它转化成产品。

“数字万能笔”看起来就像一支普通的笔,但它不止能用来书写文字。和普通的笔不一样的是,它能数字化地捕捉信息,不仅能识别打印文档上的手写文字和批注,还能识别打印在纸上的类似条形码的图形信息,从而帮助用户对打印文档进行管理。美国着名技术杂志《麻省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把这项技术誉为“微软魔笔”。当时,连比尔·盖茨也很看好这项技术。

据萧圣璇回忆,那时他带着一支20多人的团队,背负着众人的期望投入到“数字万能笔”的产品开发中。然而,在奋战了整整8个月之后,这个项目却被取消了。

“比尔·盖茨听说后很失望——技术很酷,但难以证明它的商业价值。”萧圣璇日后回忆起这个“夭折”的项目,仍有一丝失落。

但“数字万能笔”项目的失利让工程院从创业的“高烧”中逐渐清醒过来:技术再好,也不一定有好的市场,必须对今后的项目方向进行有序的规划,保证孵化的产品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因此,工程院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必须加强与市场、销售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2006年中秋节前夕,张亚勤和时任微软中国CEO的陈永正共同出现在微软新财年战略发布会的现场,这也是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两大“首脑”第一次公开同台亮相。事实上,在张亚勤回国之后,微软在中国的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之间已经有了很多的接触。他们正“密谋”和本地厂商合作,推出一款手机。这是时任移动技术中心总监的刘世胜在中国拜访客户时得到的启示。这款手机后来被命名为“Fone+”。

2006年秋天,美国总部负责移动业务的副总裁来到中国访问。刘世胜和他一起去了一趟南方,拜访合作伙伴——一家中国本土的手机生产商。

去到这家公司,对方却向微软的来人抱怨,由于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国产手机渐渐丧失了优势,所以,他们希望能和微软一起,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产品:“如果能拿出差异化的产品,我们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希望微软的平台产品能更灵活,更适合本地的消费市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