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智”造的非典型尝试(3)

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 作者:许凤婷


然而,在做Fone+的过程中,团队也初步学到了应该如何在中国“做生意”,如何与中国的运营商打交道,甚至如何做焦点小组、用户调查……只有商业技能完善了,能和工程能力并驾齐驱了,中国团队的“核心专长”才会形成。

刘世胜事后回忆,那趟南方之行,成为了工程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个团队后来发展成了工程院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构——新技术与产品孵化团队。Fone+之后,工程院里有更多的团队和项目开始尝试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

到了2009年,工程院的孵化团队推出了一款电子折扣券——折酷。这款小小的产品,却让这群在黑暗中摸索多年的人们看到了曙光。

折酷与当时国内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区别是,它不仅面对消费者,而且能很好地服务于提供优惠券的商家。

吸取了此前Fone+失败的教训,工程院没有把折酷的适用范围限制在中国市场,而是在与中国的市场团队合作推广的同时,还把它“推销”给了美国的在线广告平台部门,让这款具有纯正“中国血统”的产品,融入了微软产品的大家庭。

“希望做一些能为中国市场带来大影响的事情。”2008年年中,工程院的高管团队中多了一位“空降兵”——曾在多家知名电信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胡浩。

在多年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生涯中,胡浩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要不要到一家本土企业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这时,有人向胡浩推荐了微软亚洲工程院。在和张宏江谈过之后不到两周,胡浩就决定加入这个大家庭。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成了工程院高管中的第一名“空降兵”。

有意思的是,许多创业企业通常也会在公司建立五六年以后允许“空降兵”进入高层。在这一点上,工程院和它们不谋而合。

胡浩加入时,工程院正进入转型期,用张宏江的话说,工程院正在迈进“2。0”时代。

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项目和团队从工程院“毕业”,这个“软件工厂”已经具备了打造“卓越工程”的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