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漓江边的学校(下)(6)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他们之中,有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和戏剧家,也有时事新闻专家。“文化人”只是总称罢了。

其次,在中南路与桂西路交汇地段,书店和出版社林立,如:三户图书发行社(冯玉祥创办)、科学书店、华华书店、生活书店(邹韬奋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文化供应社、青年出版社、大时代出版社、开明书店和相当于书店的《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以及专门出版教科书的正中书局(国民党官办),等等。

这些书店和出版机构,加上各种期刊,如《抗战文艺》、《青年文艺》、《戏剧春秋》、《半月文萃》、《世界知识》、《天下事》、《文学创作》、《文化杂志》以及《野草》,和日报的副刊《新垦地》、《大公园》、《独秀峰》等等,则既是文化人的用武之地,又是广大读者选购精神食粮的自由市场。——当年,我最喜爱的包括绀弩杂文在内的一套九本《野草丛书》、欧阳凡海的《鲁迅的书》、萧红的《呼兰河传》、斯坦培克的《愤怒的葡萄》(胡仲持译),和陈原编译的卷首是《国际歌》的《苏联名歌集》,便都是在桂西路买到的。我还买过邵荃麟先生主编的大型期刊《文化杂志》,连续两年,一期不缺。

而且,有两本当时买的书还保存至今。其一为宋云彬辑的《鲁迅语录》,文化供应社一九四一年版。

其二为苏联里多夫著《丹娘》,记述一位女游击队员在卫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异常感人的事迹。作者里多夫是战地记者,《丹娘》出版不久,他本人也在前线英勇捐躯了。

皖南事变不久,桂林文化城便遭到国民党右派的压迫,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被迫停刊是一例,生活书店等三家书店被迫关闭,也是一例。

三家书店同时“大减价”,这是公开的,众所周知。然而为什么?却没人知晓了。但那些日子三家书店人满为患,我也凑热闹前去兜了一圈,在读书生活出版社买到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生活书店买了邹韬奋的两本《读书偶译》。其实,后者是我基本看不懂的,前者则是我曾经初读,并想再读的。

大减价第三天,德明哥由新华日报营业处经理陈晃那儿得知,三家书店得到“图书杂志审查处”的通知:限一星期内关门停业,否则就军警强迫封门。——原来如此!

但是,桂林文化城是压不垮的,文化人照样积极活动,用自己的笔墨丰富抗战文化。1941年中,欧阳予倩先生主持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在丽泽门内正式开馆,就为文化人平添了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滞留在香港的大陆文化人纷纷归来,他们大多数在桂林立足,继续拿起笔杆作投枪。话剧《再会吧,香港》由田汉先生牵头,联合洪深、夏衍共同创作。田汉并为此剧写了一首主题歌,由姚牧先生作曲:

再会吧香港,

  你是旅行家的走廊,

  也是中国渔民的家乡;

你是享乐者的天堂,

也是革命战士的沙场。

  这儿洋溢着骄淫的美酒,

  也横流着英雄的血浆。

这儿有出卖灵魂的名姬,

也有献身祖国的姑娘;

  这儿有迷恋着玉腿的浪子,

  也有担当起国运的儿郎!

这儿有一攫千金的暴发户,

也有义卖三年的行商。

  一切善的矛盾中生长,

  一切恶的矛盾中灭亡!

再会吧香港,

  你是这样使我难忘,

你筲箕湾的月色,

升旗山的斜阳,

皇后大道的灯火,

香港仔的渔光,

浅水湾的碧波荡漾,

大埔松林的猿声惨伤,

宋皇台的蔓草荒芜,

青山禅院的晚钟悠扬,

西高岭的夏兰怒放,

鲤鱼门的归帆饱涨。

对着海边残垒,

想起保仔与阿香;

百年前的海上霸王,

真值得民族的后昆传唱!

  再会吧香港,

  再会吧香港,

再会吧香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