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篇(12)

优等生必备的学习法则 作者:徐志刚


(资料来源:仁怀等. 生活细节决定孩子未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一旦看不见目标,即使是像查德威克小姐这样能干的人,也会面临失败。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花了近30年的时间,采访了500多位名人,完成了一部系统的成功哲学著作《成功大学》。书中一共归纳了获得成功的15条法则,其中第一条就是"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舵手,一艘轮船在大海上失去了舵手,在海上打转,很快就会耗尽燃料,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耗掉的燃料足以使船来往于海岸与大海好几次。正常人之间的智商差别是很小的,也就是说你和别的人,在通向成功彼岸的"燃料"是相当的,就看你是不是合理地利用这些"燃料"了。

成语"缘木求鱼"比喻方向不对头,永远达不到目标。知道做什么很重要,否则方向错了,花再大的力气也是白费,弄不好是"南辕北辙"。可悲的是,我们不少人在重复着"南辕北辙"的故事而不自知。

哈佛大学的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调查组,在25年前针对目标这一问题,对一群学生进行了调查。这群学生在体质上、头脑聪明程度上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大体差不多。调查得出这么一组数据:这些学生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且长期的目标。

25年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的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者,25年来几乎都没有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级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本行业的领袖,社会精英,政府的高级官员。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的目标不断被完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其中占60%的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很不如意,常常失业,有的成为流浪汉,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一个人在他人生中的所有成功,都取决于他当初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