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篇(30)

优等生必备的学习法则 作者:徐志刚


不正视他人意味着:你很自卑。躲避他人的眼神意味着:你心虚或好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大胆点,正视他人,用你的眼睛"大声表明":我是一个自信的人!

从现在做起,抓住一切和他人交谈或交往的机会,用眼睛正视他,正视你的老师、家长和其他人。

敢于迎接他人的正视,不要觉着尴尬,先败下阵来。

和你的同学进行正视练习。

3) 敢于当众发言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老师提问时,你想站起来,结果你没有,机会让给了别人,或者集会讨论某一问题,主持人要求自由发言时,你想好了要说的话,可内心一推再推,始终没站起来?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就属于怯懦型自卑者。

很多思路敏捷、天资很高的人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这些人常常对自己许下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到下一次时,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每推脱一次,消极的因素就滋长一些。如此,自信心越来越少,自卑感却越积越厚。

下面给出三个建议。

争取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并且要主动。

争取做第一个发言者。

不要担心别人讥笑你,说风凉话,如"好出风头"……也不要怕自己的见解愚蠢。

4) 加快你的步速

心理学家指出: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步速、姿势与人的心理和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还指出: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快步行走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增强自信心,可培养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的生活习性。

2.心理补偿法

什么叫"心理补偿"?简单说,你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及他人的方面,为了改善这些方面,你想从心理方面寻找出路,力求得到补偿。自卑感越强的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越大。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补偿就是一种"移位":为了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自卑感,便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以期赶上或超过他人的心理适应机制。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耳聋口哑眼盲,却能看"正常人"都看不完的书,听"正常人"不能听的音乐,并能著书立说,成为一个"世纪的奇迹";贝多芬(Beethoven)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自卑,写出优美的《第九交响乐》,成为划时代的"乐圣"。

学会心理补偿,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纠缠你。

你总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横向比较,找出强于他人之处。

发挥特长,致力于某一方面,力求成功。

用"局部成功"激励自己,再接再厉。

3.布置任务法

如果你的自卑感已经产生,自信心正在丧失,可采取布置任务法。比如先找某件比较容易,很有把握完成的事做。成功后再接再厉,实现另一个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尽量避免承受失败的挫折,待自信心逐步提高,再向较难实现、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一连串小成功,可使你的自信心增强。自信恢复一分,自卑的消极体验就减少一分。当然,在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进发时,很可能会失败,你还需正确地对待失败。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