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月20日(2)

日志中国(第1卷) 作者:新京报社


“雏凤清于老凤声”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陈云喜欢吟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并书赠他人,后来他还在条幅上补题了“后来居上第三梯队”。

此后,大批年轻干部迅速在中国政坛崭露头角。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年49岁的胡锦涛当选政治局常委。同时,以退休制度和干部年轻化为开始,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在随后的十余年里渐趋规范。“尤其是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汪玉凯说。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到达规定退休年龄的必须退休,符合条件的,可以选择提前退休。 □ 钱昊平

■ 新观察

老干部退休制度开启任职法制化

198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自此,中国开始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其直接结果是,大批老干部离退休,或者退居二线。

这一决定后来在199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2006年开始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法》进一步完善为公务员退休制度,其要点是国家公务员到达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必须退休,符合条件的,可以选择提前退休。

这一举措,在很多国家,可能只是人事管理的变革,但对于1982年的中国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了“文化大革命”后干部年龄普遍老化、人才后继无人的问题,并为1982年精兵简政奠定了人事制度的基础,通过严格的退休制度,减少了大量在职官员,解决了领导职务大量超编、官多兵少的问题。

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建立退休制度结束了当年实质存在的干部任职终身制,为实现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奠定了人事管理的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首先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其结果是让各级政府官员能够迅速接受新思想,向前看,学习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经验,从而快速推进改革开放。

结束干部任职终身制,为后来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限任制奠定了基础,这为国家政治权力稳定的代际转移奠定了基础,也为最近15年快速稳定的发展以及今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

干部退休制度的有效实施,结束了干部人事制度领域的人治,为干部人事制度领域奠定了法治的基础。法治的基本精神是,法律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意志而转移,任何人,无论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要服从法律制度。每一级领导人,都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典范,实际上也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并不是简单轻松的。它从提出到实施,有一个博弈的过程,而且为了能够减少阻力,顺利过渡,采取了一些具有过渡性的策略措施,如设立顾问委员会等。在面临巨大阻力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策略性措施,减少改革的阻力,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这实际上也为此后的很多改革提供了典范。

□ 毛寿龙

■ 温故知新

百姓望楼兴叹

国家拟法控制

本报讯 据今天的《市场报》报道 记者最近从建设部城市住宅局了解到,针对目前各地住宅市场出现的价高、滞销等问题,建设部、国家物价局正在会同制定《商品房价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住宅市场的若干规定》等6个法规,将明确规定经营者虚报成本、图谋厚利属非法行为,商品房价混乱猛涨等现象可望依法纠正。

今年1月,上海住宅市场年初出售11000多套住房,成交不到1/10,幢幢楼房无人买,几十万平方米新住宅空空荡荡。原因是价格昂贵,每平方米最高价已达2300元,令人咋舌。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

商品房价格猛涨,追寻原因,一是经营房地产被看作是最肥的行当。几年来,全国陡然间出现各类房产公司2700多家。二是制订价格构成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各自为政,有的规定为10项,有的则十几项。

今后,商品房的成本计算、价格、利润将受到法律约束。

■ 那时流行

万 元 户

流行时间:20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万元户,意指一户人家有了一万元人民币。这一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新名词,很快席卷大江南北,并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

《半月谈》1985年第4期报道:广西梧县潘地村,四五年间冒了富,全村30户人家,除了原五保户刘大娘年收入2000元外,都是万元户,小山村被人誉为“小金库”。

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有几十元人民币,提起万元户,大伙眼睛都放光,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如今看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正好印证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致富的强烈渴望及其所产生的空前喜悦。

从此,“致富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