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孙丑 上(1)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张加才


卷三

公孙丑

本卷共9章。第1、2章为孟子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各章为孟子语录。从主体内容来看,第1、3、4、5章讨论『王道』与『仁政』问题,其余各章主要讨论人性与修养问题。具体来说:第1章讲以齐国现有条件行仁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第2章讲『不动心』与好勇的三种境界;『知言』与养『浩然之气』;对孔子的评价。第3章讲王道与霸道的根本区别:『以德行仁』还是『以力服人』?第4章讲祸福自求,行仁则荣、不行仁则辱。第5章讲行仁政,使『士』、『商』、『旅』、『农』和『民』都满意的五项基本措施。第6章阐述性善论的主要观点: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但须后天进一步扩充。第7章讲仁是人最安定的住所,『反求诸己』是为仁的基本方法。第8章讲为善的主要形式和『与人为善』的基本方法。第9章讲君子出仕与自处的适度原则。

【原文】

[3.1]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③之功,可复许④乎?”

孟子曰:“子诚⑤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⑥孰贤?’曾西⑦蹴然⑧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⑨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⑩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① 公孙丑:孟子的学生。

② 当路:当仕路,掌握政权。

③ 管仲、晏子:春秋齐相。管仲:名夷吾,齐桓公之相;晏子:指晏婴,齐景公之相。

④ 许:期望。

⑤ 诚:确实,的确。

⑥ 子路:即仲由,孔子的学生。

⑦ 曾西:曾申,字子西,鲁人,曾参之子。

⑧ 蹴(cù)然:不安的样子。

⑨ 艴(bó):生气、发怒的样子。艴然:因生气而变脸色的样子。

⑩ 得:投合,投契。

  专:诚笃。

  功烈:功劳,业绩。

  为:学习;谋求。

  为(wèi):认为。

  由:通“犹”。

  百年而后崩:传说文王享寿九十七岁。

  洽:合,合会。

  周公:文王之子,名旦。

  作:量词,相当于“次”。

  微子:名启,商纣王的庶兄;微仲:微子之弟;名衍;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多次进谏,被纣挖心;箕子:商纣王的叔父,比干死后,佯狂为奴,被纣囚禁;胶鬲(gé):纣王之臣。

  镃(zī)基:锄头。

  改:变更,这里作副词“更加”。

  作:产生,兴起。

  疏:稀。

  憔悴:困苦,困顿。

  置、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