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10)

止于至善《大学-中庸》 作者:刘成有


【译文】

在八条目中,如果居于根本地位的修身尚未成功的话,不可能整治好相对处于枝节地位的家国天下。对于那些本来应该受到重视的人和事,反而给予轻视、疏远。同时,又期望被自己轻视、疏远的对象,反过来重视、亲近自己。世界上哪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品评】

上节文字是从正面叙述“修身”的重要,本节是从反面阐述“修身”为本的重要性。一正一反,同上面对于八条目的逆推、顺推一样,目的都是突出重点,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这段文字,历来解说歧义颇多。唐代的孔颖达认为:“本乱,谓身不脩也。末治,谓国家治也。言己身既不脩,而望家国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者,此覆说本乱而末治否矣之事也。譬若与人交接,应须敦厚以加於人。今所厚之处,乃以轻薄,谓以轻薄待彼人也。其所薄者厚,谓己既与彼轻薄,欲望所薄之处以厚重报己,未有此事也。言己以厚施人,人亦厚以报己也。若己轻薄施人,人亦轻薄报己,言事厚之与薄皆以身为本也。”朱熹则认为:“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又说:“此结上文两节之意也。以身对天下国家而言,则身为本,而天下国家为末;以家对国与天下而言,则其理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等差矣。”《大学》一直强调本与末的关系问题。对本与末,历来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本是指自身而言的,末则是指整个家国天下来说的。如果不能先修身,不能把握住根本的东西,要想做到使家齐、国治、天下平,是绝对不可能的。

厚薄二字,突出的是八条目中“修身”等条目应该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古代中国由于特定的农业经济的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才能,是无法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的,他的子孙也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由此发展成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种家族制度的影响。因此,家族与家人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人,是应该受到重视和关爱的。以此推之,国家、天下之人,虽然不在家族与家人之中,但儒家一向奉行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既然家人是值得爱的,那么国家、天下之人都是应该爱的,只不过家人更亲而国人与天下人较为疏远而已,因此,厚薄也不可同等对待。亲近的自然应该厚待,疏远的自然要欠缺一点儿,若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参照上文中“本末”的思想来理解“厚薄”,“所厚者”自然应该是“修身”。如果不重视“修身”,反而一味重视处于枝节地位的国家、天下,最终也不可能实现理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身”最为重要。

以上一章七节共205个字,是《大学》的总纲,下面的文字都是对于这个总纲思想的发挥和说明。朱熹以为本章内容非圣人不能言,所以断为孔子所说而称之为“经”,后面的则被他称之为“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