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收利息的银行

战火之外 作者:吕可丁


原来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今天的钱明天花的道理,钱少的时候一瓶可乐就是满足,钱多的时候吃顿好饭就是新年。

最近一些时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和银行打起了交道。可是对于它们的银行制度,却着实花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接受。国内所谓的种瓜得瓜,种钱生钱,积极理财积极投资,似乎在这里都成了奇闻逸事,利比亚同事听到后一个个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众所周知,银行的存款有活期和定期之分,但无论哪种都会得到相应的利息作为回报,可偏偏在阿拉伯国家,存钱没有利息不算,反倒还要被银行扣除部分款额用作保管费! 起初笔者以为这是专门针对外国公司的歧视,但后来才发现,这种“不平等条约”就连阿拉伯人也要一样遵守。

原来在阿拉伯人的眼里,一切不劳而获的收益都是真主所不允许的,银行利息也被包括在内,于是就有了伊斯兰无息银行一说。这样的金融体制对老百姓的影响没有多大,只是苦了公司和企业。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开放,阿拉伯国家适应经济的需要开办了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和股票交易市场。只是前者往往效益不好,或倒闭或靠政府维持。而后者也仅仅是在几个较为开放的海湾国家存在。多数穆斯林仍然十分排斥钱生钱的观念,而这其中也不乏公司企业的老板和富商巨贾们。

阿拉伯国家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连石油气息浓厚的货币也沾染了宗教的色彩。古兰经中的“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就是上述现象的原因所在。引申开来,其含义包括一切不劳而获的利息和收入;用欺诈、赌博等不正当手段或不等价交换所获的收入以及高利贷等。虽然因此没有了利贷来刺激经济,但社会上也少有了赌博、造假等不良风气。比如偷盗抢劫鲜有发生,比如假冒伪劣闻所未闻。以前在国内经手贸易,50元以上的大钞都要仔仔细细端详一番确认真伪,但在阿拉伯国家,千元的大钞也可放心拿走,绝不用担心假币的出现。

以上的种种习惯,简而化之,其实都是阿拉伯民族的一种生活观念。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必需,享受才是工作的本质。尽管这是所有人都为之向往的观念,但似乎只有阿拉伯人才真真正正的用实际行动实践了它。朝九晚五的8 小时工作制在这里被缩减为朝九午二的5 小时工作制,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在这里变成了自给自足的小本生意,加班加点在这里则变成了喝咖啡和吸水烟的时间。甚至很多富裕的石油国家,本国公民待在家自营生意不愿求职,政府不得不花大价钱雇佣他国劳务。

至于贫困国家如苏丹、乍得等,则承担了石油国家50% 以上的底层工作,比如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我们住处的附近就是他们居住的棚户区,这些黑皮肤的工人们每天早出晚归,手里拎的永远是最便宜的1 块钱40个的面包,但他们黑色的脸上却永远有一种虔诚的表情。每每在楼下遇到记者和其他的外国同事,总是很有礼貌地低头回避。苏丹人的英语讲得很地道,他们告诉我,每天的薪水只有4 第纳尔,如果哪天的薪水超出些,那就是过节的日子,一定要举办一个好点的晚餐会,和朋友们一起热闹。原来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今天的钱明天花的道理,钱少的时候一瓶可乐就是满足,钱多的时候吃顿好饭就是新年。也许这种幸福观简单得让人有些心酸,但它的的确确给这些贫苦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