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投资路线要顺势而变(1)

最牛投资客 作者:周德文


投资路线要顺势而变

也许,下面一段历程更能说明温州人的投资精神:

2001年,第一个温州炒房团诞生,157名温州商人浩浩荡荡奔赴上海房市,温州资本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几年,陆陆续续有2000亿元温州资本涌向全国一线或者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甚至远在迪拜、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也有温州炒房团的身影。

2002年,煤炭价格上涨,温州资本又大规模杀入煤市,据说山西省60%的中小煤矿都被温州资本收购,“温州炒煤团”应时而生。

2003年,棉花市场收购价放开,50多亿元的温州资本涌进新疆棉花市场,形成了所谓的“温州炒棉团”。

仍旧是2003年,电力紧缺之际,几十亿元温州资本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温州人开始投资建设小水电站,于是投资市场上又冒出来一个“温州炒电团”。

2005年,1000亿元温州资本进入股市,闹哄哄的股市被激起朵朵浪花。

2006年,温州资本进入有色金属矿产领域。

2007年,西部油井也沾染上温州资本的“贵气”,“温州炒油团”成为投资市场的一个新名词。

近年来,温州人还投资过大蒜、生姜、黄金、古董、地皮、飞机等,可谓无所不投。尽管温州资本也有被套牢的时候,有时风险极大,但温州人的投资热情似乎从来没有被磨灭过。他们通过不断变换投资目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丰富了投资市场,为这个原本严肃枯燥的市场创造了许多娱乐话题。人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常好奇地猜测一番:明天,温州人准备“炒”什么?

2008年之前,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打“奥运”牌,以奥运的精神来引导市场,温州人也不例外。但他们所投资的项目利润更大——房地产。他们打着“住奥运房,看奥运赛事”的口号,在奥运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也赚得盆满钵满。而奥运结束之后,温州人似乎意识到了经济的不景气,又及时将资本从北京房地产市场中撤出来。

对于温州人这群以“赚钱”为信仰的人来说,投资的唯一标准就是有利润。也许你会说,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将钱投在有利可图的地方,但怎么找到这些地方呢?

温州人“有利可图”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如上面所说,一旦发现北京房地产有下滑迹象,立刻撤出资本。可并不见得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生意的,有的人喜欢在一个领域里死磨,不管这个领域目前的状况怎样,他都会尝试着坚持下去。温州商人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更“急功近利”。

石家庄的一条巷子里,原本有两家定做羽绒服的店铺。首先开店的是温州人,在大家都以为人们喜欢买牌子羽绒服的时候,他首先在那条巷子里创建了“山寨版”的羽绒服加工厂,由于价格便宜,生意很不错。

当地人看到后,也跟着做起羽绒服生意,而且由于当地人的人脉好一些,温州人的生意几乎被抢走了一半。温州人很快将店里的东西低价转让,改开“DIY”店,专门经营手工材料:丝网花、毛线、中国结、各种手工制作书及工具等,当然还有老板亲自设计的一些漂亮物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