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业项目团队的沟通

企业领导商略 作者:王忠明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中提到,项目经理90%的精力用于沟通。作为企业家沟通能力和对沟通的投入更加重要,应该说企业家除了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其余时间都应该用于沟通,包括面向客户的,面向政府的,面向企业内部团队的,大多数的挫折和失败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这在中国的企业里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现在谈的是企业家面向项目团队的沟通,企业精神的传承、战略的传播、文化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家去身体力行,因此企业家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家沟通也直接影响项目的绩效和团队的建设。下面我们就分享几个沟通的方法:

1.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假设一个布置任务的场景。我们往往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高估了下属的理解能力,把下属叫到办公室一通发号施令,下属就出去执行了,结果呢,不是差强人意,就是事与愿违。这个时候我们往往迁怒于下属的能力太差,叫过来狠狠批评一顿,下次还一样。

问题出在哪里?有一个著名的沟通漏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4所示。

图4 沟通漏斗示意图

由于人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完美,而且人和人有很大差异,从你想表达的,到他去执行的中间有很大的信息失真和信息遗漏,那么怎么能够要求你的下属听完你发号施令一定能完全理解,完全按你的想法把事情作对、做好呢?如果论责任,企业家要承担主要责任。

那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要求下属用自己的语言再重复一遍你布置的工作,情况就大不一样,这并不难,难只难在怎么把这个要求变成企业沟通的习惯。这个方法在军队中就应用得很好,刚刚上演的大片《集结号》大家都还有印象吧?团长布置完任务,要求连长谷子地出发前重复一下命令。这就是把单向沟通变为双向沟通的例子。

2.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拿四个人的工资

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大家立刻就联想到资本家残酷剥削的丑恶嘴脸,其实我们讲的是一个沟通效率的问题。

我们做这样一道算术题,项目团队中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是一个沟通通道,那么这个团队从10个人增加到12个人,沟通通道会增加几条呢?这是一个简单的组合问题:

也就是说团队从10个人增加到12个人,只增加了2个人,沟通通道会增加21条,那么从100人再增加2个人呢?这个数字很吓人的!

为什么有经验的企业家都本着一个适度从紧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里人浮于事,不仅仅影响企业气氛、战斗力,关键是人员增加,沟通效率迅速下降,再加上管理层次一多,沟通中的信息失真和信息遗漏是惊人的。

只要工作环境良好,团队氛围良好,人的工作产出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的,积极进取和消极怠工不是差百分之几,是差几倍,几十倍。因此,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不是没有可能,是很现实的问题。拿四个人的工资,企业节约了20%开支,每人多挣33%,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应该努力去尝试。

看了刚才那道数学题,相信触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省了钱,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沟通的效率,这就是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这就是竞争力!

3.下属对你说的话,都是真的吗

我们冷静下来反问一下自己,你的员工对你说的话都是真的吗?相信没几个人敢拍着胸脯担保:都是真的!

我们在听取下属汇报时,表面不露声色,暗地里经常会想:这个家伙说话能有几成是真的?我们也习惯于承认,张三说话至少有20%的水分,李四讲话能信一半就不错了,王五呢,张嘴就是瞎话!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中国企业家比老外更难做,因为我们不仅要有能力判断下属和你说的是对是错,而且还要有能力首先判断他和你说的是真是假,这是何等困难,也就造成了我们决策效率很难提高,甚至做出错误决策的情况。

相对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的企业比我们简单。外国企业中讲假话不是没有,而是绝没有我们这样司空见惯,国外企业家面对下属的假话也绝没有我们这样习以为常,麻木不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外企行之有效,在我们的企业里效果就不明显,甚至举步维艰。

我们不需要妄自菲薄,但也应该客观面对事实,对诚信的重视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当然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在自己的企业里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相信所有的企业家都希望听真话,没人想听假话,我们先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把“对与错”、“真与假”彻底弄清楚。

我和我的团队有这样一个约定:你可以不讲话,不需要理由,不想讲可以,不会讲可以,不敢讲可以,不能讲也可以,总之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不可以说假话。

原因特别简单,判断你所报告的内容是对是错,应该怎么应对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我确实没有能力,更没有兴趣去判断你所说的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在判断真假的基础上再判断对错,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就这么简单吗?这样你的下属就会按你的意思,只说真话吗?很显然,你还需要做到军纪严明,说假话的绝不纵容,普通员工说假话严惩,中层以上说假话,马上走人,因为他造成的破坏作用要大得多。

“严刑峻法”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你要允许人家说错话,这也就是营造说真话的良好环境。假话是怎么来的,多半是因为人家害怕说错,因为一说错,轻则被你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自尊心收到严重戕害,重则在你心目中他的能力被直接否定,失去发展的机会甚至是现在的职位。那隐瞒事实,谎报军情的事情就难以避免了。

说错话是能力问题,与工作经验有关,需要在信任和宽容的环境中培养,经验多了,能力也就提高了,说对的次数就多了;说假话是态度问题,不可姑息,因为对你来说听到真的信息在沟通中比什么都重要。

从现在开始,你的员工即便说错话,只要是真实的表达,就应该鼓励,这样你才永远听到真话,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沟通方式与沟通成本

沟通的方式分:

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言语沟通和体语沟通;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同的沟通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一点在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尤为显著。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发E-mail不如发短信,发短信不如打电话,打电话不如见面谈,办公室谈不如饭桌上谈。

发E-mail不如发短信来得快,人家收不收邮件、什么时候收都不知道;发短信光有文字,没有声音,语言的表达不仅仅靠文字,还要借助语气、语速、语调等,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样一句话,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所以打电话比发短信能够表达的内涵就丰富得多;打电话光能听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表情、你的脸色,沟通当中很多信息是从你的表情、你的神态、你的眼神中获得的,所以当面沟通就又比电话沟通前进了一步;办公室谈气氛硬邦邦、干巴巴,容易“公事公办”,换到饭桌上,推杯换盏,酒过三巡,气氛逐渐变得融洽,甚至称兄道弟,尴尬不再成为尴尬,障碍也不再成为障碍,沟通效果立刻体现出来。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沟通方式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是不可不重视的,另一方面也确实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这给我们带来光荣,但体现在沟通上,不得不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在沟通中有着更多彩的形式,更丰富的内涵;忧的是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沟通成本和更低的沟通效率。

企业在沟通中请客吃饭,迎来送往之风已久,而且长盛不衰。本来一件小事,可能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发E-mail就不要想,打电话恐怕也不合适,非得亲自登门拜访,去的级别低了不尊重,一把手得亲自前往,且不说北京交通状况之恶劣,从清华到国贸办件事儿,一来一回少说半天,再说企业就一个一把手,一天马不停蹄也办不了几件事儿。何况去了寒暄一上午,没一句有用的,非得把这句关键的话留在酒桌上说。客人从外地来,得亲自驱车去机场迎接,走的时候也必须去送,似乎只有这样才体现重视。投桃报李,你去外地谈合作,对方得派车队到高速出口迎接,回来至少也得送到高速入口,这一来一回动辄上百公里。

在企业内部也一样,再好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再好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MIS)我们真正应用到位,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三两句话就能总结的工作必须当面汇报才能被重视,一个企业10几个部门,每个部门汇报半小时,一天就没了。

这些问题跟我们的习惯和过分注重礼节有很大关系,国外企业这方面要简单很多,所以说,企业家应该摒弃繁文缛节,提倡简捷高效的沟通方式,企业的沟通成本才能得到控制,企业的管理效率也才能提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