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变局之探(2)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作者:熊焰


林则徐正是赶上了一个历史发生变局的时代。那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经历“工业革命”后,已从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化,国力增长一日千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也如日中天。而此刻的大清,却已度过了康雍乾盛世,国力日渐衰败,国家暮气沉沉,用《红楼梦》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话,就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在这种局势下,大清与英帝之间的开战,就犹如一头壮豹与一匹老马之间的较量,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样一个国家处于危局的时刻,清醒如林则徐、魏源这样的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开始寻找国家的出路,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强国固本、救亡图存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一个行动总纲,无论是此后在经济上的“洋务运动”,还是在政治上的“康梁变法”,可以说都是遵循着这样的思想脉络。

如果说清政府当时能真正履行这个“师夷长技”的总纲,放下架子去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话,可能还会有机会化解这个困局。因为在同时代,还有一些像大清帝国一样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也同样遭遇着西方国家的侵犯,由于它们能顺应潮流,适时变革,努力去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最后渡过难关,甚至完成了自身的嬗变。

比如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当中国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代,是个比中国更落后的国家,国力远不如中国强盛。与中国在当年遭遇英国军队的野蛮叩门,被迫打开国门一样,日本在1853年时也遭到了美国军队的叩门——当时美国海军的一支舰队驶入了江户湾,以武力逼迫日本开放门户,由于日本的武力无法与美国舰队抗衡,最后也只得被迫开放。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后来却成为日本进行工业化变革的契机。日本政府在这一方面真正做到了知耻而后勇,开始大步向前追赶,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从1853年打开国门起,到1871年发生明治维新,再到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再到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日本就从一个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

而此间的中国却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顽固地不肯变革开放,不愿意放下身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即使后来勉强开放门户,也只是做些表面功夫,内囊里还是关起门来以老大自居。故而大厦将倾,仅靠几根像林则徐这样的梁柱支撑是无济于事的,清王朝最终还是轰然倒地了。

2. 未竟的事业

时间到了1978年,中国又到了一个出现变局的年代,关闭了许久的国门在这一年又重新打开了。不过这一次与100多年前那次不同,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了门户。

这次开放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又发展到了一个转折关头——用当时政府工作报告的话讲: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多数人连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不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的路已经走不下去了。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一次的国门开放也确实是中国政府对“师夷长技”这100年理想的秉承。

今人与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尽管先贤们提出的这个思想在历史上并没有获得实现,此后的中国大地上战乱频仍、时局不定,但它却像火种一样一直蕴藏在人们的心里,只要到了合适的时间,有了合适的环境,就依然会迸发出来,成为点燃人们思想的火炬,去照亮中国前行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