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变局之探(8)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作者:熊焰


但总的来看,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对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利的发展方向,会产生很深程度的隐忧。

首先,独资化导致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外溢”效应的降低,并出现了逆向技术扩散的问题。中国政府鼓励外资企业来华投资采取合资方式的初衷,除了弥补国内资金缺口之外,很大程度是想利用技术的“外溢效应”。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员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握相关产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动向,通过前后产业的关联效应、人才的流动效应,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而在独资企业中,外商对企业所有权优势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对自有知识产权设置了更多保护,技术溢出效应明显降低。同时,跨国公司具有资金和管理优势,它们凭借知名度、优越的软硬件工作环境和高薪优势,吸纳中国的优秀人才为其工作,特别是吸纳一些高科技人才,从而导致逆向技术扩散问题的出现。

第二就是垄断的问题。跨国公司的独资公司往往采用的是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国内产品与其产品之间的差距,在市场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挤占国内产品市场,并形成垄断。目前,在一些外商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的已经高达60%~80%。如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占据了全国碳酸饮料市场的1/3;汽车、医疗器械、合成洗涤剂行业也基本上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第三个问题是独资化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中国许多产业都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的技术“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关键部件都需要引进,而外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又加剧了这一状况。一方面,外商独资企业在竞争中将更多地利用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核心优势,使品牌许可、专利保护、标准化成为外商独资企业角逐中国市场的新措施;另一方面,外商独资企业不仅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影响市场,而且越来越重视利用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来占领产业市场制高点,并逐渐控制高端市场,进一步加强产业控制,使中国对外资企业技术形成严重依赖。

所以,独资企业在中国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师夷长技”的对外开放宗旨,使得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向产业链高端转移的初衷无法再通过合资方式得以实现。

四、市场换技术之殇

1. “订单门”的症结

西门子“订单门”事件颇有些扑朔迷离的味道。据德国《商报》2009年3月20日报道,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当天宣布,获得了中国京沪铁路高速列车项目的订单,总价值高达亿欧元。西门子表示,这笔交易能加强与“世界最重要高速铁路市场”长久的合作关系。德国N-TV电视台在20日也称“这是中国送给西门子的肥鱼”。但没想到在5天后,中国铁道部相关负责人就公开回应,称近期并没有跟西门子签订任何合同,西门子并未得到什么“肥鱼”。更加离奇的是,到了3月31日,西门子再次对媒体发表声明,证实已签署了上述合同,但强调“绝不出让核心技术”。而对西门子的这次声明,中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予以回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